掛了電話,把演員名單發了過去,嶽雲也不準備繼續畫分鏡了。
分鏡需要繪製場景,對於嶽雲而言,腦海中有一個成品,這種完整的作品是優秀的,可是不是他自己的。
一個作品,如果不是按照導演自己的想法製作的,那無疑會覺得很尷尬。
嶽雲準備去采風,前秦的建築風格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們的服裝服飾又是怎麼樣的?
他不知道,所以他得去看看,去瞧瞧,去問問。
哪怕不能生搬硬套,至少能夠有個參考。
提起秦朝,國內現存的遺跡很少,最為出名的莫過於秦始皇陵兵馬俑了,有關秦朝的研究學者,在安西的人也是最多的。
周三,錄製完我是歌手,嶽雲出發了。
西陝,安西。
一輛牧馬人緩緩停在了傳說中的大坑門口。
門票不算貴,也就一百出頭,對於嶽雲而言,他來這裏的收獲比那些來看看的人要大得多。
一行行,一列列,威武雄壯的士兵們隊列整齊,麵容各不相同,服飾雖然大多相同,但是細節上區別很大。
說道兵馬俑,就不能不提那神乎其技的製作工藝了。
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
這些裝束,就是嶽雲此行想要研究的內容,畢竟羋月傳這部劇,涉及到軍事方麵的服裝和兵種,都需要參考兵馬俑。雖然或許有區別,但是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
另外,兵馬俑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麵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
這就是所謂的摳細節了,光是這發型,都得好好的研究,這樣的發型符不符合那個時候的特征。再說了,這些軍官的發型和裝飾是什麼樣子,兵的發型和裝飾是什麼樣子,這都是需要真實的曆史去參考和借鑒。
最需要嶽雲注意的就是,那時候的宮廷禮儀應該是什麼樣子?
總不能秦王一上朝,然後各個大臣就跪了下來,大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吧。
那個時代裏,最重要禮儀如果丟失了,就不是電視劇好不好看,而是這電視劇爛不爛了。
爛片爛片,光是劇情的問題嗎?
那可不是,導演的能力,拍攝的經費,演員的演技,這都是一部好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細節是什麼,細節見精妙,細節見真知。
摳細節摳細節,就是每一點,每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地方,都是用心琢磨出來的。
不論是電視劇電影,還是任何商品或者設計,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用戶體驗感。
所謂的用戶體驗感,並不僅僅是想到了用戶所想到的,而是把用戶沒有想到的都想到了。
電視劇也是如此,為什麼有人看到一部電視劇的時候叫好,那是就是觀眾實在沒想到這部劇會是這個樣子,這個美麗神奇的樣子。
一部好作品,不論是劇情還是畫麵,甚至於演員的一個小表情,服飾的一個小細節,觀眾注意到的時候,會心一笑,就會覺得這部電視劇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