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你剛才說什麼,天洞?”老楊表演完,張隊長忽然轉臉問劉澈,“什麼天洞?”
“字啊,不是上麵寫的嗎!”劉澈心說,你不會不認識字吧?
“你說這兩個?”張隊長抓著燈在上方的兩個字上一晃,“這倆字不應該是念洞天嗎?”
“洞天?”
“這古人的字不該是從右往左念的嗎?”說完張隊長拿著礦燈又是從右向左一劃,然後他自己還有點不敢肯定的問,“我沒搞錯吧?”
“洞天!”忽然劉澈的腦子咚的一聲,好象被打通了奇經八脈一樣,******,怎麼這麼簡單的常識都給忘了?
劉澈又拿礦燈向四周照了照,這種規模,這種造型,如果真是那種東西,那絕對是個堪比秦始皇陵的大發現,“張隊長,咱們不是進了陵墓了,而是應該來到了個神仙住的地方。”
“嗯,你說什麼?”
“你聽說過‘洞天福地’的說法嗎……”
“洞天福地”是道教關於仙境的一種說法。戰國以來就盛傳“三神山”說和“昆侖山”說。道家認為這些地方有神仙主治,眾仙居所,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
隻是三神山在海中,昆侖山則遠西藏。連徐福這樣獲得了秦始皇支持,能耗費舉國之力,打造了巨大的船隊去海中尋找仙山的,都是一去不回,別人就更不用提了。
後來的道士們求仙,索性就找個沒有人煙的地方,自己往老林子裏一鑽,躲上個幾年就號稱自己已經得道成仙,自己修煉的地方也是神仙居所。
於是到了東晉《道跡經》就說,“五嶽及名山皆有洞室。”《真誥·稽神樞》謂句曲山(茅山),“洞虛內觀,內有靈府。”道教上也就逐漸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等一係列名山勝境的說法,按照道家的傳說那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不過那些簡單的往老林子裏一鑽,成就的所謂“洞天”、“福地”現在已經都成了風景區,雖然號稱什麼名山勝境,神仙居所,真正去過之後就會發現,除了環境可能壯觀點,其實沒什麼好看的,有些甚至連壯觀都談不上。所謂名山勝景,不過是“神仙”們往自己臉上貼金。
這世上從元始天王盤古氏,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以致風火雷電神、財神、瘟神……號稱的神仙,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但現實中能夠找到的洞府隻有一百出頭,一一對應就顯得嚴重不足。比如最著名的兩個神仙洞府——天庭和地府都沒被找到。
一個人剛步入社會都會拚命掙錢,有了錢以後就會想要權,當權和錢都有了,就又會想長生不老,永遠享受權利和財富。從古至今,中國從來就不缺乏一心成仙的妄想狂,而這些人往往還都身家巨富,勢力龐大——普通老百姓自己活著都困難,又哪有功夫去成仙啊?所謂神仙洞府肯定不會止那百十個風景區。
以古時候科技水平來說,升天不太可能,入地倒是真的,而麵前這個,很有可能就是仍然被隱藏的其中一個。
劉澈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王總在魁山礦遇到的那個,那會不會也是一個“神仙洞府”?
如果這裏真是個“神仙”住的地方,日本人隔了幾百上千年被耍了絕對不意外。古代那些一個個想成仙想瘋了的人,雖然都是神經病,但又絕對是一群聰明之極的家夥。
可是他們在這個洞裏到底放了什麼東西?日本人先來一趟,幾十年後,還能引來這樣一群亡命之徒……不會是真被他們找到成仙之法了吧?
“張隊,怎麼就你一個人回來了,他們兩個呢?”老楊一說,劉澈這時候才想起來,排爆小組長和青年刑警現在還沒回來。不會是出事了吧?
“壞了!”張隊長看了一眼手表,時間已經足足過了他要求的兩倍——半個多小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