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舌戰群臣(3 / 3)

李世民並沒什麼意外,揮了一下手示意道:“有何異議盡管道來!”

“陛下,王校尉所提之議雖然很有道理,那些能上馬作戰的突厥士兵,萬不能放其回歸,但其他部眾的處置,臣卻另有所想,依臣所想,如王校尉所說般安置突厥部落,準備將其徹底漢化,不若將這些突厥部落置於北疆,用以抵禦北方其他部落的攻擊更為妥當,那樣可以彼此消耗掉各部落的實力,我大唐可以得漁夫之利,”長孫無忌看了幾眼王易,意味深長地說道:“突厥人豺狼之性,非容易教化之眾,不若就讓他們在彼此的爭鬥中慢慢衰弱為好!”

殿上的李世民沒有言語,而是轉頭看向王易。

王易從容不迫地答道:“陛下,將突厥人置於我大唐北疆安置,讓他們與北方其他突厥部落爭鬥中消耗實力,雖然是大善之計,但突厥人對那一帶情況很是熟悉,若沒有我大唐軍隊監看,或者監看力量不足,那他們聚眾作亂,逃奔其他部落,並不是沒有可能,如此反而會增加我邊軍防禦敵人的難度,臣覺得,想慢慢消耗掉各部落的力量,可以趁如今東突厥汗國覆滅,派駐我一支大軍駐於陰山一線,以絕對力量控製漠南一帶,在適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築地,駐軍把守,同時以我大唐之影響力,挑起各部落間的爭鬥,那樣可以最有效削減北方各部落的實力……”

王易瞧了兩眼麵無表情的長孫無忌,再轉向李世民方向,繼續說道:“陛下,我新占之陰山以南之大漠南側地,臣覺得必須要派駐軍隊把守才可,在漠南有駐軍,若有戰事,即可快速做出反應。在那一帶築有城池,派遣官吏駐守,墾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必會人丁興旺,如此即成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響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會穩定下來。若我方站穩腳跟,那這些地方,將成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國土,也將成為穩定的後勤之地和反擊北胡入侵的前哨,從此地派出的軍隊,反擊北胡的入侵,那將會縮短許多的距離,還有後勤糧草的供應也會更及時!而依然存在的各部落,為保其生存,一定會向我大唐示好,我們可以利用各部落間的矛盾,許以其利益,將其牢牢控製住!此應該遠比冒險將突厥隊眾安置於北方,以抵禦其他部落攻擊來的有效!”

並沒退下的長孫無忌有點驚異於王易新提的這個建議,他在想了想後,再次問王易道:“大漠一帶,皆是高寒蠻荒之地,不適合人居住,若我派兵駐守,將士所需之軍需,供應必當非常困難,若糧草供應不及,軍隊必定生亂,到時不要說威服北胡部落,連自保都有難度!這如何解決?”

王易向長孫無忌行了禮,再對李世民作禮奏道:“陛下,北胡之地,雖然處於高寒地帶,但也肯定有許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據臣所了解,那一帶廣布草原,可以放牧,還有數量不少的湖泊,有水的地方還可以耕種,我們所駐大軍除靠後方糧食供應外,還可以開展軍事屯田,在鎮守邊關的同時,放牧耕種,自給自足,那樣即使遭遇後方供應不及的情況,也不會出亂的!”

王易這話說的很堅定的,後世北方不是有那麼多的大城市嗎?不論是外蒙、還是內蒙,人口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城市也不少,那些地方現在也一樣可以住很多的人,成為城市的。

再者,軍事屯田這種以軍養軍的方法,無數軍事名家都曾經采取,特別是曆史上明朝的時候,軍事屯田更是普遍,這對保證駐屯在離內地很遠的那些邊關糧食物資的供應,實是非常有效的解決手段,作為軍事統帥的李世民,王易想著他也肯定能理解。

長孫無忌沒接著辯駁,倒是李世民開口說話了:“王小愛卿所提幾議,朕聽了覺得非常有理,你先退下吧,其他諸位愛卿,還有建議可盡管一一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