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九章 厄運即將來臨(2 / 2)

那是以大唐鴻臚寺卿唐儉所領的大唐慰撫團,頡利在定襄時候遭到李靖親領的大軍攻擊時候,就感覺此戰不妙,凶多吉少,在率部敗退之時,令數次前往長安的手下酋長執失思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長安,麵請皇帝,將他請求內附的上表呈上去。

頡利並沒奢望李世民在這個時候同意他內附的請求,但出乎他的意外,李世民不僅同意了,而且很快派出以唐儉為使節的慰撫團,隨執失思力一道,將來招撫。

而更讓頡利喜出望外的是,原本追擊而來的唐軍暫時放慢了步伐,其他幾路包抄的唐軍好似也停下了行進的步伐,這讓頡利大大地鬆了口氣。

因為連續的兵敗,幾乎心灰意冷的頡利,暗自慶幸,命運還是給他留一點機會了。

李靖率軍在他不防備間,偷襲了牙帳所在地定襄,他手下的十數萬百戰勇士迅速潰敗,頡利想著李世民一定舉了傾國之力,前來攻擊他的,不然李靖不會親自領軍突襲他的牙帳,在夜間分辯不出真實的情況下,率最親信的人馬,快速向北逃離,想通過白道,翻過陰山,進入大漠。

一進入大漠,對大漠情況不熟悉的唐軍,不敢貿然進入的,那時他們就安全了,隻不過出乎頡利的意外,在他們抵達陰山南,將進入白道之際,卻遭遇到數萬唐軍的伏擊,損失慘重。

慘敗之下,通過白道北逃無望,頡利隻得率領手下繼續逃跑。

冰天雪地之下,通過陰山,寬闊的白道是最好的選擇。但即使是白道那樣寬闊的峽穀,因為大雪堆積,也不太好行進,其他峽穀更加不方便通行,都被雪掩沒了,十數萬人馬想在漫山的大雪堆積中,翻過幾百裏的陰山進大漠,比登天還難,但白道口可以派兵駐守,抵禦唐軍的追擊,延緩唐軍追擊的速度,如今通過白道北逃的可能沒有了,頡利隻能率殘部往西北方向逃跑,想利用陰山山勢的天然阻礙,延緩唐軍的追擊,從陰山西側進入大漠。

但唐軍一直在後麵追擊,擺脫不了,這讓頡利恐懼異常,如今好了,因為大唐使者的到來,唐軍終於延緩了追擊的步伐,派出的探子來報,百裏內都沒有唐軍的影蹤,頡利終於鬆了口氣。

他在極力奉迎唐儉一行,把那幾位大唐使者招待好的同時,也在謀劃原本計劃的事。

唐儉帶來了皇帝招撫的旨意,再加上派出的探子也打探到唐軍沒有繼續迫進的消息,頡利有一種解脫出來的感覺,多天連續緊張的心態也緩和下來。

他也忙不迭地和唐儉商談“內附”的事,有唐儉在他營中,頡利沒有任何的擔憂,在商談之餘,也與唐儉大碗地喝酒,大塊吃肉。

這天晚上也一樣,頡利和手下大小頭領陪著唐儉一行,盡興而散。

差不多被他們灌醉的唐儉及其手下,是被人扶著回帳去的,頡利也是打著酒嗝,被身邊的護衛人員, 攙回帳內的榻上。

因為酒喝的太多,再加上心裏放輕鬆了,頡利在回帳,倒在床榻上後,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入夜後,天再次下起了大雪,天地間都是一片茫茫的景色,都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了!

頡利和他的手下人並不知道,正有一隊唐軍,趁夜間下大雪時候,快速地向他們營地所處的方向,急馳而來。

雪停了,有霧色起來,奔襲的唐軍連夜行進,前鋒已經行至離突厥人的大營不到三十裏地。

前軍校尉蘇烈,率其手下二百騎,行在整支人馬的最前麵。

蘇烈是在得李靖一番特別吩咐後,率兩百餘騎人馬,準備率先對突厥人的大營展開攻擊。

在前麵幾場戰役中,蘇烈表現勇敢,特別是在上次偷襲定襄城頡利的牙帳時候,蘇烈率部幾乎一馬當先,最先衝入突厥人的大營內,以驕人的戰功得到李靖的賞識,被李靖親自引為帳下先鋒,此次再被李靖委以重職,他自然不敢大意。

兩百騎勇士在離突厥人大營三十裏左右暫時休整後,繼續前行。

他們人銜枚,馬勒口,馬蹄上同樣包有厚厚的布條,盡量不發出聲音。

天還未大亮,但有雪光的映照,周圍景物能大致看清,隻是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有霧氣起來,看的並不太遠。

兩百餘大唐的精騎,在事先探明情況的斥候的帶領下,慢慢往突厥人的大營靠近。

“報告蘇校尉,前方遭遇突厥人的遊騎!”在離突厥人的大營差不多五裏左右,蘇烈得到軍士的報告。

蘇烈渾身一緊,馬上舉起手中的戰刀,對身邊的軍士大喊道:“所有人馬,跟著我,全速衝擊!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