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講的興起的馬周想不到王易會打斷他的話,他在看到王易那驚異的表情後,很是疑惑:“晨陽老弟,某剛剛所說的有何不妥?”
王易也從馬周臉上讀出了疑惑,知道自己太急了,馬周的話都未說完,就出聲表示自己的驚異,萬一後續情況不是如原來曆史記載的那般,李世民做出了另外的決定,那自己不是空驚異一場嗎?
想到這,王易訕訕地說道:“賓王兄,我這些天一直居於府上,也沒得陛下相召,不知道前方戰事已經進展到這種程度,我大軍所向披靡,取得了如此重大的勝績,頡利狼狽逃竄,竟然到了願意舉國內附的地步了,看來這次突厥人遭遇到的打擊著實不小!你再與我說說,頡利派執失思力來長安請降,陛下又是如何答複的?有沒有應允?”
聽王易這般問詢,馬周麵露驚色,在看了幾眼王易後,這繼續說道:“執失思力抵京後,陛下馬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朝議後,同意了頡利舉國內附的請求,詔令頡利和他手下的頭領,俱往長安來,陛下要當麵教諭……陛下馬上派鴻臚寺卿唐儉等人前往頡利殘部所在的陰山西北一線撫慰,又令定襄道李大總管領兵迎接頡利入朝……”
“啊……”王易忍不住再次發出驚歎,剛剛所料的竟然一點都不錯,一切還如曆史所記載的那般發展了:頡利兵敗後派執失思力入長安,請求內附,李世民也同意了,派出唐儉去招撫。那接下來會不會再如原來記載的那般,李靖不理會朝廷的命令,與李世勣一道,舉兵繼續追討頡利,最終將頡利部大部殲滅,頡利得幸繼續逃亡,被一個叫阿史那蘇尼失的酋長擒獲,最後交回到唐軍手裏呢?
若一切還如原來曆史記載的那般發展,或者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小蝴蝶效應的影響,陰差陽錯,李靖聽從了朝廷的旨意,不再追殲頡利……那就是大大的失敗,也太無趣了。
王易覺得若真的出現了最壞的結果,李靖聽從了李世民的命令,不再追殲頡利的殘部,等待頡利的歸附,那他此前向李世民提了諸多的建議,都沒起到作用。
我幾路大軍正在向頡利部所在方向包抄過程中,那他們所做的,都是無用功了。
我大軍已經對頡利的殘部構成了包圍圈,若此時停止追擊,那狡猾的突厥人,很可能趁此機會逃出我大軍的包圍圈,向北逃入荒無人跡的大漠,留下禍患的。
想到這,王易有種強烈的衝動,想進宮去請見李世民,將他的想法告訴現在一定得意洋洋的這位皇帝,請求皇帝在派人招撫的同時,令李靖、李世勣、李道宗等人繼續追殲頡利的殘部,不給他們苟延殘存的機會。
看到王易這般表現,和臉上驚異的表情,馬周越加的疑惑,他已經察覺到,王易幾次驚歎,一定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有可能王易已經發現了其中不妙的地方,才如此說的,當下小心地問道:“晨陽老弟,你是不是覺得陛下所下的決定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王易點點頭,悄聲問道:“賓王兄,你會不會覺得頡利派人來長安請降,隻是緩兵之計,目的是想延緩我大軍的動向,在我大軍停止追擊後,趁機逃入大漠,逃脫我大軍的追殲?”
“某是如此想過,但頡利兵敗如此之慘,斷然不敢再玩花樣,若他敢玩花樣,我幾路大軍追擊,突厥殘部不過幾萬人,能逃的脫我大軍的打擊嗎?”馬周雖然如此說,但說的並不是非常肯定。
他也曾經在李世民麵前提過這樣的擔憂,隻是李世民很自信地說,頡利斷然不敢有這麼大膽的。
以李世民所說話來講,頡利所領的東突厥汗國,近百年來,都沒有遇到過現在這樣的慘敗,如今在我大唐軍隊出其不意的打擊下,迅速潰敗,狼狽逃竄,再也沒有能力與我大唐為敵了。
李世民在接到連續的捷報傳來後,信心百倍,已經完全認定,東突厥汗國將灰飛煙滅,頡利除了向我大軍請降外,再也沒有其他出路,因此在頡利派執失思力進京請降後,幾乎馬上就答應了頡利舉國內附的請求。再加上朝會上大多的大臣也是如此建議,隻有極少數幾個人,表示不能接受頡利的內附請求,如今我大軍取得了全麵的勝利,應該勇追窮寇,一舉將頡利所領的突厥殘部徹底殲滅,以免留下禍患,隻不過這樣的聲音太弱了,遠不能與占壓倒性多數的其他朝臣的意見相比,朝會上,也通過了接受頡利內附的請求,李世民也馬上差唐儉前往西北,招撫頡利所領的突厥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