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1 / 3)

烹飪原料多數是熱的不良導體,具有抗烹性。為了達到快速烹調的目的,往往需要對烹飪原料進行加熱處理。而這些加熱處理的過程稱為原料的初步熟處理。所謂“初步熟處理”,就是根據烹調的需要,對加工整理後的原料進行加熱處理,使之成為半熟或剛熟狀態的半成品,為正式烹調做好準備的工藝操作過程,稱為原料的初步熟處理。原料的初步熟處理方法很多,主要有焯水、油炸、汽蒸、走紅四種。

一、初步熟處理的目的與要求

(一)初步熟處理的目的

原料經過初步熟處理,可以使烹飪原料發生質的變化,有利於正式烹調。其目的有以下幾方麵。

1.去腥解膩、消除異味

烹飪原料都帶有一些不適宜口味要求的成分,如動物性原料的腥、膻、臊、臭等氣味或有些原料過於油膩;植物性原料也帶有澀、苦等異味。這些原料經過初步熟處理,可以去除腥膻異味。而且,還能去除原料表麵的油脂成分,使菜肴達到成品所要求的標準。

2.殺菌消毒、利於衛生

衛生是人類對菜肴最起碼的要求,也是人類自身防衛的本領。首先,烹飪原料在生長、加工、運輸、儲存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被微生物所汙染。其次,人們對菜肴的質感和口味追求不同,有些菜肴加熱時間很短,不可能將嗜熱細菌或病原菌全部殺死。再次,原料在生長的過程中,農藥、化肥殘留在原料表層,都是造成不衛生的因素。因此,在烹調前對原料進行初步熟處理,就能獲得良好的殺菌消毒的機會或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為正式烹調提供安全、衛生的半成品原料。

3.美化菜肴、增加色澤

菜肴的色澤是衡量菜肴優劣的一項重要標準,對人的食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烹飪原料經過初步熟處理可以增加和改變原料的色澤,使其更加鮮豔或色彩更加豐富多樣,從而達到菜肴成品屬性的要求。

4.老嫩兼顧、同時成熟

絕大多數的菜肴是由主料和輔料構成,而主輔料的質地往往各不相同。因此,為了保證菜肴的成品質量或質感的一致性,就必須在烹調前對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烹飪原料進行初步熟處理,使主輔料的質地基本趨於一致,便於烹調成菜。

5.提前準備、便於烹調

烹飪原料有些形狀較大、質地較老,不便於短時間成菜。就必須提前對其進行初步熟處理,使其達到一定的成熟度。這樣,再烹調時就可以縮短加熱時間或省去加熱時間,以便突出調味,如走油肉和八寶蓮子等菜肴,在正式烹調時,都是以調味為主。

(二)原料初步熟處理的要求

原料的初步熟處理必須根據原料的性質、形狀和成品的要求來選擇熟處理的方法,才能保證菜肴的質量或標準。原料初步熟處理的要求有以下幾方麵。

1.根據原料的形狀、質地,掌握好初步熟處理的加熱時間

烹飪原料的形狀大小、質地老嫩,對加熱時間的要求各不相同,如肉雞、仔雞的肉質較嫩,而產蛋雞、老母雞的肉質較老。肉片、肉絲的形狀較小,而肉塊、豬排的形狀較大。這就要求在初步熟處理時,必須掌握好加熱時間和原料的成熟度,使原料經過初步熟處理達到所要求的標準。

2.根據烹調要求,掌握好初步熟處理的加熱時間

人們對於菜肴的口感存在著不同的追求,同一種原料有些要求吃其脆嫩,而有些則要求吃其酥爛。如豬肚,如果做“椒麻脆肚絲”則吃其脆嫩;如果做“芥末肚絲”則吃其酥爛。因此,這就要求在初步熟處理時,必須根據烹調的要求,掌握好初步熟處理的加熱時間,使菜肴成品達到所要求的標準。

3.根據原料性質,選擇初步熟處理的方法

烹飪原料種類繁多,初步熟處理的方法要根據原料性質而定,如新鮮脆嫩的植物性原料,絕大多數采用沸水鍋、短時間的初步熟處理方法;而掛糊的動物性原料則需要過油;而上漿的動物性原料則采用劃油的方法。一般要求原汁原味和清淡爽口的菜肴,則選用汽蒸的方法。這就要求操作人員在初步熟處理時,必須根據原料的性質和成品的特點,有目的地選用適宜的初步熟處理方法,才能保證成品的質量達到菜肴屬性的標準。

二、初步熟處理--焯水

焯水又稱水焯、出水或水鍋等,行業內稱其為打水焯。焯水就是把經過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水鍋內燙或煮,使之成為半熟或剛熟狀態的半成品,為正式烹調做好準備的一種熟處理方法。焯水的範圍較廣,無論動植物原料,隻要烹調需要都可以進行焯水。

(一)焯水的作用

焯水是常用的一種初步熟處理的方法,這種熟處理的方法對菜肴屬性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焯水也容易造成部分的營養素損失和呈味物質的流失,如水溶性維生素、脂肪、蛋白質以及部分含氮物質。所以,焯水時應注意“揚長補短”,盡可能減少營養素和呈味物質的損失。焯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可使蔬菜的色澤更加鮮豔、質地脆嫩和味道醇正

首先,蔬菜中含有葉綠素和紅蘿卜素,通過焯水使蔬菜中的蛋白質遇熱變性,色素釋放出來遇熱後迅速沉澱,形成碧綠或鮮紅的色澤。其次,蔬菜中的苦、澀、辣味成分,遇熱後部分揮發,另一部分溶解在水中,使焯水後的原料味道更加醇正,如冬筍的澀味,焯水後澀味減弱或部分去除,更有利於菜肴製作。

2.可使肉類原料排出血汙、除去異味

肉類原料多數都帶有血水和腥、膻、臊氣味。通過焯水可以使肉類中的血紅蛋白和異味成分,隨著水的溫度不斷升高,使血紅蛋白變性凝固,排出血水和異味物質溶解於水,部分異味物質揮發,從而達到排出血汙和除去異味的目的。

3.可以調整不同性質原料的成熟時間,使菜肴的加熱時間與質地趨於一致

烹飪原料性質各異,加熱所需的時間也各不相同。為了保證加熱時間和質地趨於一致,就必須對烹飪原料進行加熱處理,使其主輔料的質地均達到烹調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在同等的溫度、同等的加熱時間下,使菜肴的成熟度達到一致和質地趨於一致,從而保證成品的質量符合菜肴屬性的要求。

4.可以排除原料中部分的水分

在烹調中為了減少原料的含水量,行業內往往采用焯水的方法。焯水的實質就是將原料放入沸水鍋內略煮,以排除原料中部分的水分,以便烹調時容易入味或湯汁不宜過多,如水發海參、堿發魷魚等,在正式烹調時,均要進行打水焯。這樣既可去除原料中的異味,同時也可排除原料內部的水分,更有利於加熱和調味。

5.便於原料去皮或切配加工

烹飪原料有些生時不易去皮或去皮比較困難。通過焯水原料表麵成熟或全部成熟,這樣有利於去皮和切配加工,如芋艿生時不易去皮,焯水後外皮容易去除;板栗生時不易去殼,焯水後外殼易剝落。同樣,筍經過焯水再進行改刀,比生時容易改刀,而且改刀後的形狀更加整齊。

6.可縮短正式烹調的時間

原料經過焯水成為半熟或剛熟的半成品原料,正式烹調時加熱時間就可以相對減少,既縮短了菜肴製作的時間,使菜肴迅速達到成熟的標準,而且也使消費者等待菜肴的時間相對減少或更有利於餐飲經營,如扒肘子、金牌扣肉、走油蹄髈等菜品,均需采用初步熟處理的方法來加工菜肴,使菜肴正式烹調時能快速成熟。

(二)焯水的方法

烹飪原料由於質地、形態,以及烹調方法的不同,焯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水的溫度不同,焯水可分為冷水鍋和沸水鍋兩種。

1.冷水鍋

冷水鍋又稱冷水打焯,就是將烹飪原料與冷水同時加熱,使其達到預期成熟度,撈出後備用的一種打焯方法。

(1)適用的範圍。冷水鍋適用於一些形體較大、質地緊密、腥膻等異味較重、血汙較多的烹飪原料。通過冷水打焯,使其血汙和異味在逐步加熱的過程中排出體外,有利於刀技處理或烹調,如植物性原料的筍、蘿卜、芋艿;動物性原料的牛羊肉、內髒等均可采用冷水鍋打焯。

(2)操作要點。冷水鍋打焯水量要沒過烹飪原料;加熱過程中要經常翻動原料;加熱成熟度必須根據原料的性質和烹調的要求來確定;根據原料成熟度分別出鍋;嚴格控製火候。

2.沸水鍋

沸水鍋又稱沸水打焯,就是將烹飪原料投入到沸水中加熱,使其在短時間內達到預期成熟度,撈出備用的一種焯水方法。

(1)適用的範圍。沸水鍋適用於一些形體較小、質地軟嫩或脆嫩的烹飪原料。通過沸水打焯,使其失去表麵水分、脆嫩程度,有利於烹調製作,如植物性原料的芹菜、胡蘿卜、菠菜;動物性原料的肉片、雞塊、小排骨等,均可采用沸水打焯。

(2)操作要點。沸水鍋打焯水要寬(水量要多),火要旺;投入的原料量要少;加熱時間不宜過長;加熱成熟度必須根據原料性質和烹調要求來確定;沸水鍋打焯的原料必須涼水投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