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杜康造酒 君臣共醉(1 / 2)

大禹在會稽山上勝利地召開了天下諸侯大會。核定了天下八百諸侯的爵位、禮遇和各國的貢賦。劃定了九州,區別了五服,頒行了曆法。並且斬首了目無朝廷的防風氏。在還都的路上,又一舉平定了三苗國的叛亂。三擒三縱三苗王歡瀆,恩威並施,三苗王心悅誠服,發誓從今往後歸服王化,永世不反了。

大禹率領得勝之師,凱旋班師回到了都城夏邑。留守朝中的大臣伯夷、皋陶、勾股、小愚等出城十裏迎候。一齊簇擁著大禹回到朝堂上。

從此以後,大禹的大夏朝,蒸蒸日上,萬象更新,顯現出了無窮的生命力。天下八百諸侯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大禹和朝廷對八百諸侯也恩威並施,廣布恩澤,感化籠絡。

都城夏邑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口由先前的幾千戶,發展到了十萬戶,建造起了氣勢雄偉的朝堂大殿,又高大又寬敞,又有氣派。

進都來貢獻貢賦的使臣不絕於路。因此在都城內又建起了東、西、南、北四處館驛,接待四方各諸侯國的來賓。

朝廷的士大夫和大臣們也都在都城蓋起了大宅院。都城裏商賈雲集,手工作坊興盛起來,生意紅火.同時也出現了木匠、石匠、鐵匠和製陶工匠。百業興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天大禹正在朝堂上與伯夷、皋陶、伯益、勾股、九章等眾大臣議事.神醫扁鵲和小愚也在座。這時,管理倉儲和膳食司的杜康從外麵走了進來。懷中還抱著一個陶甕,說是要給大禹獻上一甕自己釀造的秫酒。

原來這個叫做杜康的人,本是夏邑的一戶百姓。自幼讀聰明,彼有學問。帝都遷到夏邑之後,上卿伯夷發現杜康有學問,是個人才,便提拔他當上了太倉的總管,並且兼管禦膳房。

一日禦膳房做糯米飯做多了。剩下了一些當日沒吃完。杜康怕飯餿了,便找來了一個陶甕,將米飯裝進了陶甕裏放在了倉庫裏,留作下頓再吃。由於他又要管理太倉,又要管理禦膳房,人少事多。一忙起來,便把這一甕米飯給忘在了倉庫裏。

一直到幾個月後,整理倉庫的時候,才發現了這甕糯米飯。杜康深責自己大意,白白地糟蹋了一甕米飯,

可是等他打開蓋子,往甕裏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甕裏哪裏還有什麼糯米飯,分明隻剩下了一甕清酒。散發著一股濃烈的醇香,撲麵而來,直沁肺腑。一股異樣的酒香,令人陶醉。

他找來了一隻碗,倒出來嚐了一口。清香甘甜,脂香四溢。品一品,滿口餘香,回味不盡。咽下肚去,一股熱氣直貫丹田。再喝幾口,心明眼亮,四肢百骸無比輕鬆舒泰。杜康大喜,於是如法炮製,又釀了一甕。釀好後一嚐,依然還是一甕美酒。此後杜康又改進了配料,加入了麥麯,這樣造出來的酒,提高比先前的又醇香甘甜了許多。

於是急忙蓋上甕蓋。喜滋滋,樂顛顛地抱到朝堂上來了。獻給大禹,讓大禹品嚐。

這幾天,大禹的心情非常好。華夏一統,萬國歸心,連反叛的三苗也歸服了王化。本來要與朝中的眾大臣共同慶祝一番,正巧今日杜康獻上了美酒。朝中的大臣與幾個昔日治水的小兄恰好也都在座,正是一飲慶功酒的好時機。於是大喜。說道:“杜康這酒獻的正是時候,來來來,咱們君臣共飲美酒,來慶祝一番。”

眾人一片歡呼,說道:“喝勝利灑,喝慶功酒。”

侍從們取來了十幾隻牛角觥,擺上了幾樣山野果。杜康打開甕塞,頓時酒香四溢。給每一隻角觥裏都斟滿了酒。給大禹和眾大臣每人敬上一觥。

大禹手持酒觥,感慨地說道:“當年我奉帝堯之命,率領幾個小兄弟去治水。自從踏上治水之路的那一刻起,心中就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早日治伏洪水,讓飽受洪災之苦的百姓們早日返回家園,過目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有誌者事竟成。經過一十三年的風餐露宿,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拚搏,終於鬥敗了山精水怪,引導洪水東流入海。在治伏了洪水的同時,我們自己也獲得了榮耀,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如今我繼承了堯、舜二帝開辟出來的江山,建立起來了大夏朝。當年治水的小兄弟也都成長起來,擔當了朝中的大臣。我們治伏了洪水,治水的勝利也成就了我們自己。來,讓咱們共同舉杯,一飲而盡。”說罷,高高地舉起了酒杯,向天拜了三拜,然後一飲而盡。眾大臣也學著大禹的樣子,喝了一大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