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1 / 3)

公元10-14世紀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中國曆史進程從遼、宋、夏、金諸政權分立共存,走向元朝統一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甘肅曆史發展既受全國局勢的影響,又因地處西北一隅,因而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曆史風貌與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一、河西地區政權並立

北宋初期的河西地區,諸民族政權分立共存。

1.甘州回鶻政權

公元840年,漠北回鶻汗國崩潰後,回鶻人分三支向西南遷徙,其中一支南下遷入河西走廊,役屬於吐蕃,並散處甘、涼、瓜、沙間,各立君長,分領族帳。這支遷到河西走廊的回鶻人,後以甘州為牙帳建立政權,史稱甘州回鶻。甘州回鶻曾一度活躍在河西走廊地區,成為與黨項競爭的一股重要力量。宋天聖六年(1028年),甘州回鶻被黨項攻滅。

2.沙州回鶻政權

居住在瓜、沙州的回鶻人,先為吐蕃所奴役,後又成為沙州歸義軍政權的藩屬。自公元10世紀初開始,沙州回鶻勢力逐步壯大,並逐漸控製了沙州。甘州回鶻滅亡後,其殘部向西遷徙,又有一部分遷居瓜、沙州地區,從而進一步壯大了沙州回鶻的勢力。宋景祐三年(1036年),回鶻人攻占沙州,並建立了沙州回鶻政權。公元11世紀60年代末,瓜、沙二州相繼被西夏占據,沙州回鶻政權消亡。

3.曹氏歸義軍政權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率領民眾在沙州起義,推翻吐蕃統治,並遣使奉瓜、沙等十一州圖籍歸唐,在沙州置歸義軍。大中五年(851年),唐朝授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至北宋皇祐(1049-1053)年間,曹賢順領歸義軍事,前後百餘年間,歸義軍政權可分為張氏歸義軍政權、張承奉西漢金山國、曹氏歸義軍政權三個時期。北宋立國初期,甘肅河西瓜、沙地區正是曹氏歸義軍統治時期。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張承奉卒,州人奉長史曹議金為主。繼張承奉之後,執掌瓜沙政權的曹仁貴(議金)開始了歸義軍的曹氏時代,直至景祐三年(1036年)前被沙州回鶻所滅。

4.西涼府吐蕃政權

大約在五代、後唐時期,西涼府吐蕃已經形成以六穀蕃部為核心的集團,眾多分散的部落已漸趨結盟,形成六穀吐蕃聯盟,至潘羅支時達到鼎盛,而潘羅支被殺則成為六穀聯盟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六月,黨項首領李德明再次遣兵,攻下西涼府,一部分蕃部投奔河湟唃廝囉,六穀吐蕃聯盟滅亡。

四個政權的並立共存,使北宋初期河西地區這一局部地域的曆史複雜多變。

二、活動地域分屬不同

這一時期,在甘肅有甘州回鶻、沙州回鶻、曹氏歸義軍、涼州吐蕃、西夏、北宋、金、南宋、元朝等諸多政權,他們活動地域及其統治、管轄方式各不相同。

1.遼、宋、夏對峙階段(960-1127)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2月3日),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開封東北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縣東南26裏陳橋鄉)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北宋初期,甘州回鶻、沙州回鶻、涼州吐蕃、瓜沙曹氏等民族政權仍以河西地區作為他們的活動、生息、繁衍之地。

甘州回鶻以甘州為中心,其活動地域包括整個河西地區,甘州已成為整個河西回鶻牙帳所在地,而合羅川(今甘肅金塔縣北)等地的回鶻,則各自分成數個小部落,每一部落有分封的小領主。其官職已借用都督等漢官稱號。其他散處於瓜、沙、涼州的回鶻也各立首領,分領族帳。

西涼府吐蕃以六穀蕃部為中心,組成了西北吐蕃的第一次聯盟。他們居住在涼州城南及發源於祁連山的古浪河(洪源穀)、黃羊河、雜木河(閘渠河)、金塔河(陽暉穀)、西營河、東大河等河所流經的穀地。因涼州居民的構成以吐蕃人為主體,涼州吐蕃聯盟的首領大部分是以吐蕃人來擔任,但在初期,是蕃漢聯盟,漢人也曾擔任過主帥、首領。在六穀吐蕃聯盟中有各級首領,世襲首領與冊封首領並存是其具有的政治特色。

曹氏歸義軍與甘州、沙州回鶻並存於瓜、沙地區。為了加強統治,曹議金廢除“西漢金山國”號,奉中原王朝正朔,恢複歸義軍舊稱,實行中原地區的州縣鄉裏製度,恢複坊巷的稱謂,設立與中原相同的文武官吏。曹氏兄弟及後任者基本遵行曹議金時確定的內外政策,守土保境。

夏州黨項政權崛起後,為了尋找更好的生存環境與發展空間,便西向擴張,於是河西地區成為黨項與河西諸民族政權爭奪的重要地區。經過殊死搏鬥,河西地區終被黨項占據。公元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國後,河西地區納入西夏的版圖之中,成為西夏的疆土,河西成為西夏右廂之地,設立了府、州行政建製。在涼州置西涼府,甘州置鎮夷郡,肅州置番和郡,並在河西地區設置監軍司,進行有效的統治與管轄。

北宋建立後,河西走廊以東、以南地區成為北宋的管轄區,係陝西沿邊。慶曆四年(1044年),分陝西沿邊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除鄜延一路在今陝西北部地區外,隴東、隴南地區則分屬秦鳳、涇原、環慶、熙河四路管轄。熙豐、紹聖年間,又拓邊開疆,經營熙河地區,設立熙河路。而遍布秦隴地區的堡寨,則成為北宋禦夏的“藩籬”和進攻的基地。這裏的居民除漢族外,還有眾多黨項、吐蕃生熟戶,其中一些吐蕃部落受青唐吐蕃政權控製。在宋夏戰爭中,西北沿邊建製的演變,使甘肅所在的陝西沿邊既成為行政區,又成為禦夏的軍事區。宋朝的地方行政體製實行州、縣兩級製,州級行政係統包括府、州、軍、監,縣以下的城鎮則設鎮。在甘肅地區的行政設置中,既有府、州、軍、監,也有縣、鎮建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