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篇幅不大,卻是作者長期讀史、治史經驗的積累與萃取。與其說它是一本曆史經驗談,不如說是對人類史的哲學思考,涉及史學本體論與客體論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曆史是什麼?曆史的價值是什麼?曆史與自然界、與可以想到的社會自身的各種問題、各個領域存在怎樣的關係?換句話說,它試圖通過對人類各種曆史問題的討論與個人的結論性認識,為古希臘人歸納的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認識你自己(Knowing yourself)提供一些可資參考的解釋與說明,提供一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啟示。孰是孰非,還需讀者自己品味與判斷。

書名《曆史的教訓》隱含鑒古知今的寓意,其中許多教訓都是曆史經驗的總結,通過格言、定律式的語言高度概括呈現出來。有些教訓的提法與流行的、看上去不成問題的解釋相抵牾,但細細品味並不是沒有一點道理。比如,在論及生物學與曆史的關係時,作者提出生物學賦予曆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生命即是競爭。他把戰爭比喻為一個國家的覓食方式,戰爭促成國家間的聯合,除非各國組成一個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護性群體,否則國家間必然不斷重複生存競爭的邏輯。這對我們深刻認識今天世界各國與各個國家集團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會有所助益。

再如,作者認為生物學賦予曆史的第二個教訓是生命即是選擇。人與其說生而平等,不如說生而不平等也不自由。因個人能力的差異,自由狀態必然導致社會不平等。所以平等是對才智高明的人的自由的壓抑。渴求平等的都是經濟才能處於平均水平以下的人。烏托邦式的平等是生物學上的災難,等等。這些論述讀起來可能不那麼悅目,看上去在宣揚某類人的優勢論。但細細想來,也不是無根無據之談。我們都知道如果實行無限製的自由市場經濟,人在經濟能力方麵的差異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分化,引起曆史上無數次業已發生過的暴力革命或非暴力的占領華爾街式的運動。在作者看來,整個經濟史就是財富反複集中又被強製再分配的過程。由於人天生是不平等的,所以,當我們在思考某種涉及社會問題的重大決策時,比如考慮製訂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的政策時,就不能頭腦簡單,似乎隻要糾偏、簡單平均主義即可。我們還要考慮如何在照顧多數學習能力平平的學生需求的同時,也要考慮少部分學習能力出眾的學生的利益,而這部分人的發展可能與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密切相關。

三如,作者認為道德是一個曆史範疇,農業社會的道德規範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而工業社會的文明還沒有進入正軌,或沒有成熟。因此這一時期道德鬆弛,與其說是社會敗壞的征兆,不如說是處於一種痛苦而又可喜的轉變過程之中的狀態。這種具有長遠目光的樂觀態度或許可以用來關照我們今天處於變化中的社會道德現象。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威爾·杜蘭特視野廣闊,大題短論,這樣就使其論述很容易出現漏洞,也就是所謂智者千慮必有所誤,比如他關於雅典在公元前4世紀商業的高度發展說便脫離了古代實際,再如他關於多數人統治不符合規律的說法,實際上不符合所謂民享民有民治的民主製特征,因為民主即是多數人的統治,甚至可以是簡單多數、實際上少數人的統治。類似錯判還可舉出一些。所以,他在書中表達的觀點遠遠不是終極結論,讀者盡可以見仁見智。但從我個人的治史經驗看,說他的多數結論不是偏狹之見,而是具有啟發意義和參考價值的益智良言並不為過。鑒於此,這是一本易於閱讀並開卷有益的書。是為序。

首都博物館館長 郭小淩

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郭小淩

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