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兵變後的舉措與曆史影響(2)(1 / 2)

石守信等人是已經跟隨趙匡胤征戰沙場多年的大將,為了徹底消除危險,也為了以後不至看到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發生,趙匡胤在詳細思慮以後,決定和大將們攤牌,用和平的方式徹底解決此事。就這樣,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在宮裏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下。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幹了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麼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隻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能行嗎?”一席話,軟中帶硬,使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萬狀,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嘛!”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回旋餘地。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製住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隻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這樣,在趙匡胤許下良田美宅、歌兒舞女、顯赫富貴、子孫安樂、兩無猜忌、其樂融融的諾言後,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一班大將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照準,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到地方上去做了有名無實的節度使。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曆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製的人擔任禁軍將領。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製力的加強,而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過了一段時期,又有一些節度使到京城來朝見。宋太祖在禦花園舉行宴會。太祖說:“你們都是國家老臣,現在藩鎮的事務那麼繁忙,還要你們幹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有個乖巧的節度使馬上接口說:“我本來沒什麼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告老回鄉。”也有個節度使不知趣,嘮嘮叨叨地把自己的經曆誇說了一番,說自己立過多少多少功勞。宋太祖聽了,直皺眉頭,說:“這都是陳年老賬了,盡提它幹什麼?”第二天,宋太祖把這些節度使的兵權全部解除了,節度使逐漸成為無實權的官位。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建立了新的軍事製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製;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

第三,對禁軍的內部結構及駐防方式進行變更。

趙匡胤把禁軍的兩司(殿前司和侍衛馬步軍司)分為三衙(又稱三司),即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鼎足而立。三衙的將領則用一些資曆較淺容易駕馭的人來擔任,且時常加以調動。這些將領雖統率軍隊,而軍隊的調遣和移防等事情則要聽命於樞密院。同時,還實行“更戍法”,禁軍的駐屯地點,每隔幾年更調一次,而將領卻不隨之變動,使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防止軍隊為將領所私有。

綜觀中國曆代帝王駕馭功臣的策略不外乎殺、養、用三種,或兼而有之。無論采取哪種策略,都是出於鞏固君主專製統治的需要。但是,對功臣采取殺戮的策略,容易激化君臣矛盾,不利於社會穩定。與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大肆屠殺功臣不同,趙匡胤采取了對功臣養而不用的策略。對功臣采取養起來的政策比較穩妥,有利於調節君臣關係,趙匡胤用和平的做法,輕而易舉地解決了讓所有的開國君主都頭疼的軍權分配問題,避免了以後出現臣下功高鎮主、難於駕馭,以及疑忌殺戮、終成大禍、動搖國家根基的可能性。此外,趙匡胤能夠采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不與曾經共患難的功臣們勾心鬥角,本身也反映出了他的仁慈和寬厚,最終得到了曆史的認可與稱讚,被傳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