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延安寶塔山下的盛會——黨的“七大”(1)(1 / 2)

在順利解決王明右傾投降主義以後,在抗日戰爭即將全麵勝利的前夕,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空前壯大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在1945年5月,啟動了已延遲十四年的中共七大召開的程序……

六屆七中全會結束後,黨的七大就要召開了。

黨的七大的召開,固然在整風之前就在醞釀,但七大的各項成果,卻是整風運動的邏輯發展的結果。

1945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預備會議。大會代表,無論正式的、候補的,除有病、有事請假者外均出席了會議。大家把參加七大看作是非常崇高的榮譽。

七大代表總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無表決權)。共分中直(包括軍直係統)、陝甘寧、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八個代表團。

在預備會議上,任弼時首先報告大會籌備經過。他說:七大早應舉行,但因戰爭關係,交通分割,遲至今天才開。這固屬缺點,但也有其積極方麵。因為在延期當中,首先是充分發展了我們的力量。現在黨員有120萬,黨領導的軍隊近100萬,解放區人口近l億。經過鍛煉,黨已成為全國政治的決定因素。七大在這樣的基礎上召開,其意義與作用是非常偉大的。其次是黨的思想更加一致。經過整風、路線學習和審查幹部,使黨內思想一致,組織上更純潔。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正是黨的空前團結的反映。這是對七大的思想上的準備,其意義也是非常偉大的。任弼時還就七大代表的產生經過、七大的議事日程和報告草案的準備情況一一作了說明。

毛澤東就七大的工作方針問題作了報告。他說:這次大會的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簡單講,就是一個團結,一個勝利。勝利是指我們的目標,團結是指我們的陣線,我們的隊伍。我們要有一個團結的隊伍去打倒我們的敵人,爭取勝利;而隊伍中間最主要的,起領導作用的,是我們的黨。

沒有我們的黨,中國人民要勝利是不可能的。他還指出:我們黨在24年的曆程中,嚐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當然,黨內在一個時期也有不同意見,主要在三個問題上:第一,什麼是敵人,什麼是朋友;第二,如何組織隊伍;第三,如何打法,發生過意見分歧。昨天七中全會基本通過了曆史決議案,交給七大以後新的中央采納修改。我們的大會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我們現在還沒有勝利,前麵還有困難,我們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黨要團結得如兄弟姊妹一樣.為全國勝利而奮鬥,不達勝利誓不罷休。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舉行。毛澤東在大會上致開幕詞,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和在延安的日本共產黨代表岡野進,先後在開幕典禮上發表了講話,肯定中國共產黨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預祝七大成功。

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政治報告。他寫了一個書麵政治報告,即《論聯合政府》,發給大會代表,每人一冊。這個書麵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總結了抗戰中兩條路線的鬥爭,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一般綱領和具體綱領,並指出了中國人民應當爭取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前途。這個報告的內容已為人們所熟知。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朱德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周恩來作了《論統一戰線》的重要發言。任弼時、陳雲等在會上發了言。

4月24日,毛澤東就大會書麵報告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作了口頭報告,這個報告又叫做“政治報告”。報告主要涉及三個問題。

第一,關於路線問題。毛澤東說:七大的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我們黨曆來的路線用一句話講,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澤東特別強調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他說:所謂人民大眾,最主要的部分是農民。所謂人民戰爭,就是農民戰爭,基本上主要的就是農民戰爭。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國民主革命,也就沒有一切革命。“馬克思主義的書讀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同時,毛澤東也講了另一麵,強調對黨來說,就領導思想而言,我們要同農民劃清界限,要把農民提高到無產階級水平,不要把黨同農民混同起來。沒有這一條,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第二,關於政策問題。毛澤東講了許多,其中最重要的思想觀點有兩條。一條是繼續解釋發展資本主義的問題。他說:“新民主主義就是我們的總綱”,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就包括“要廣泛發展資本主義”。在我們黨內有相當長的時期對於這個問題不清楚,這是一種民粹派的思想。他說我們不要怕發展資本主義。俄國十月革命之後,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當作部分經濟而存在,而且還是很大的一部分。我們的同誌急得很,“不要急嘛”。另一條是準備轉變問題,即由遊擊戰轉變到正規戰,由鄉村轉變到城市。毛澤東說,我們要有這個準備,事先要有清醒的頭腦,以減少轉變中的意見分歧。現在就要用很大的力量轉到城市,準備到城市去工作,準備奪取大城市,像北平、天津這樣大的三五個中心城市,我們八路軍就要到那裏去,一定要在那裏開八大。有人說,這是機會主義。恰恰相反,八大如果還在延安開,那就近乎機會主義了。毛澤東講的這些是有針對性的。因為,這時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的抗日戰爭也出現了有利於我們的很大變化,因此七大討論城市工作也是一項重要議程。而提及城市又不能不牽涉到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問題的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