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百萬大裁軍(1)(1 / 3)

進入和平時期的戰略性轉變,裁兵百萬的決策石破天驚,也是贏得世界歡呼的重大舉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一決策給軍隊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虛胖子不能打仗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軍隊建設的需要,軍隊總人數逐年減少,1958年降到了最低點,整個軍隊比較精幹。但是林彪主持軍委工作後,軍隊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後期,由於“需要就是編製”錯誤思想的指導和隨時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弦繃得太緊,我軍幾乎到了臃腫不堪的地步,軍隊總人數達到戰爭時期的最高額。有限的一點國防費如何供養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這是一個嚴重危機。在這危急關頭,小平同誌從軍隊建設的實際出發,英明果斷地提出了“軍隊要消腫”這個關係到軍隊建設方向的根本問題。

1975年7月14日,小平同誌排除了張春橋的直接阻撓,頂著“四人幫”的壓力,置“複辟回潮”的汙蔑於不顧,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以他特有的求實精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軍隊存在的“腫、散、驕、奢、惰”的狀況,提出了整頓軍隊必須首先消“腫”的思想。這次會議對全軍幹部、戰士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改革有望,禁錮了多少年的軍心開始沸動。但由於“四人幫”的幹擾。“消腫”剛剛開始,又不得不停下來。粉碎“四人幫”,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使軍隊“消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1977年12月,小平同誌在中央軍委全會上舊話重提:“這裏我還要講一個腫字。過去不是講五個字嗎,……第一個字就是腫。這個腫,我們還沒有很好解決”。1980年3月,小平同誌在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進一步提出,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軍隊很臃腫,真正打起仗來,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從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中,小平同誌就軍隊消“腫”問題,大會講,小會講,集體談,個別談,據不完全統計,多達數十次。直到1984年11月軍委座談會上,他通觀世界戰略格局,科學分析國際形勢,站在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高度,鄭重地提出了他思考多年的精兵思想:在軍隊幾次整編的基礎上,再裁減員額100萬。這是一個多麼宏偉而又果斷的決策!它意味著我軍總人數從建國後的最高點上削去一半。這對全軍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會上,小平同誌就像戰爭年代在大戰到來之前親自站在指戰員中作動員一樣,以他特有的生動有力而又簡潔、風趣的語言,親自給全軍作消“腫”報告。他說,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虛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擊運動員身體很重,但是不虛,虛就不能進行拳擊。他進一步分析說,要更多地節省開支,改善裝備,更重要的是提高軍隊素質。保留下來的人員足夠應付意外事件。再減100萬,一是必要,二是沒有風險。好處多得很。大家聽了當時已80高齡的小平同誌的這一席話,思想活躍了,頓時信心百倍。這次會後僅僅半年,全軍就製定了裁減100萬人的體製改革精簡整編方案。3年之後,小平同誌減員百萬的重大戰略決策就勝利地實現了。

改革是一場革命

1975年到1985年全軍進行了5次大的精簡、調整,總人數減去一半,其中1985年這一次就裁減100萬。這是一項十分艱巨、非常複雜的工程。如何減法呢?這是當時我們總參謀部整天思考、整天討論的問題。10多年來我們在如何精簡整編問題上,有過勝利,也有過曲折,走過了一個不斷認識、探索,逐步完善、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小平同誌給我們及時指明了改革方向,製定了正確的政策、措施和步驟,從而使全軍的消“腫”、精簡工作一步一步地順利進行。除了1975年整編因“四人幫”幹擾沒能進行下去不說,以後的3次精簡、調整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少數單位和機關精簡一次,膨脹一次,邊減邊增,互相攀比,部隊今年簡編,明年又擴編;直屬保障單位和院校等也是如此,這裏下命令撤銷、合並或者收縮,可那邊又要重建、分編和擴大。這種狀況導致了有些單位的精簡整編出現了精簡一增編一再精簡一再增編的惡性循環。

正當我們為此事大傷腦筋的時候,小平同誌提出了要搞體製改革的問題。1980年3月,他在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指示我們,體製問題,實際上同“消腫”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麵。要“消腫”,不改革體製不行。1981年底,他又指出,精簡整編,要用革命的辦法;用改良的辦法,根本行不通。事隔不到半月,小平同誌進一步告誡全黨,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如果不搞這場革命,讓黨和國家的組織繼續目前這樣機構臃腫重疊、職責不清……這是“難以為繼”,“不能容忍”的。因此,1984年11月他在講軍隊精簡100萬時明確指出,這次減人,要同體製改革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