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黨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存在著非無產階級的傾向。如尾巴主義、盲動主義、極端民主化、不能正確地開展黨內批評、機械地執行紀律、處罰多而不當等等。特別是指出黨內存在著“歧視、排斥,甚至是‘反知識分子傾向”,而不是“用無產階級的方法去使知識分子無產階級化。認為凡是知識分子無不犯機會主義錯誤。”
4.不注意執行地下黨必須具備的保密製度,沒有及時采取秘密工作的方式方法。
5.黨群關係方麵,不懂得如何爭取群眾和組織群眾,強迫命令群眾,而不是說服群眾。特別是存在著黨群不分的現象,有的地方黨的組織代替了工會農會等群眾團體。
報告的第四部分是指出今後黨的組織任務。報告指出,黨應把爭取群眾作為工作的中心點。報告說:革命的先鋒——中國共產黨有隔離群眾和削弱的危險,雖革命已走人一個新的階段,黨內外組織也開始了一種新的結合,但實際上這種危險還很大,我們必須在國際決議指示下,使在組織上鞏固自己的政治影響,建立和發展工農革命組織,並發展黨的組織,使黨真能成為群眾的鬥爭的革命黨。
報告進一步指出,為了使中國共產黨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的政黨,必須吸收廣大的產業工人入黨;健全農村黨支部;加強集體領導;實行黨內民主;加強對黨員進行教育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提出黨要加強對軍隊的領導,指出:在遊擊戰爭中建立紅軍、黨的地方支部,應予極大注意。
周恩來作了組織問題報告之後,大會進行了討論。瞿秋白、張國燾、項英、王若飛等10人在大會上作了發言。在大家發言之後,周恩來最後作了結論。
向忠發作職工運動報告
7月4日至6日,向忠發向大會作職工運動問題的報告,赤色職工代表格勒爾向大會作題為《中國職工運動之最近任務》的報告,代表們對這兩個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先後有項英、李立三、祈鬆亭、鄧中夏、王若飛等20多人在會上發言。隨後,格勒爾和向忠發分別作了討論總結。在此基礎上,最後形成大會通過的《職工運動決議案》。
報告和決議的主要內容,是總結黨的五大以來,中國職工運動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決議案指出今後的“基本任務是動員群眾,使他們圍繞工會”。“這個任務不解決,則中國革命不能得到勝利”。
報告和決議指出要完成這一基本任務,就要:反對反動工會,大力組織革命工會。革命工會應當領導工人階級之日常經濟和政治鬥爭。
要糾正過去黨與工會不分的現象,“黨與工會組織上的界限要分明”,“黨要經過黨團指導工會”工作,必須確定每個企業中之工廠委員會、黨的支部、工會支部之間正確的關係;
要糾正過去實行的幹部委派製度。以往“黨時常派遣許多素日完全不知工人生活狀況之學生加入職工會中的機關”。所以,“無產階級的戰鬥力木得不為之削弱”。
在工會工作中要發揚民主,實行民主集中製,克服脫離群眾的強迫罷工、命令主義等錯誤做法。決議指出:“共產黨必須時時記得工會是群眾的民主式組織,所以他們必須盡力反對工會中之命令製、指揮製和‘革命官僚的態度對待工人等等的惡習,應當嚴厲反對知識分子藐視群眾無知識無文化而自驕自傲的態度,應當嚴厲地反對工會工作者‘替代群眾,不顧群眾而擅自決定一切問題的企圖,對於這些現象應當毫不容情地肅清。隻有全黨堅決地有係統地在職工會中實行擴大民主製的辦法,和吸引廣大工人中的積極分子到指導地位上來,這樣才能夠把中國職工運動變成強大的群眾組織,而在黨的領導下完成無產階級目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