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袁嶽左手接過流星錘柄,右手抓住鐵鏈中央,縱身往前進了兩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左手上抬至左腰側,身向右轉,右手掄錘由下往上往右前上方挑砸,然後身體猛地左轉,右腳隨轉體回身往身左側前方大跨一步,右手掄起流星錘往右上方挑砸,此式名為二郎擔山。
接著袁嶽身形左後轉,左腳以倒插步的方式後插貼在右腳內側呈八字步,隨轉體左手回捋,停於腰左側。同時右手抓住錘環,猛力向頭頂上方砸了出去,此式即為舉火燒天。
鐵錘呼地一聲直奔頭頂上空,待鐵連伸展到盡頭,又猛地下落,袁嶽就勢趕緊左腳往後腿出一大步,右腳跟著退出小半步,呈前弓步姿式。右手抓著鐵鏈猛的往身後方一甩,鐵錘便呼地一聲從左肩外側往左側身後飛去,同時身形左轉,扭首回頭望著飛向身後的流星錘,此式即為回頭望月。
流星錘飛到盡頭,整個鐵鏈拉直了,袁嶽緊急挺身左轉身,右腳往前一步與左腳呈八字步,右手猛地一拉鐵鏈,將流星錘收回到手中。隨即往前進左步,左手抓住錘柄,右手握著鐵鏈中央,將流星錘從前向下向後向上再向前方掄動揮起砸出,轟地一聲硬生生砸在地上,是為一錘定音。
隨後身形左轉,帶動著鐵鏈讓流星錘在體前方立圓而轉,讓流星錘順時針方向立圓轉圈兒,鐵鏈在前伸的雙臂手腕上纏了一圈,再從左側往上繞過脖頸半圈兒,後半圈兒從左下頷和左臉前側往上纏,從頭前右側下纏並再次纏住前伸的雙手腕,此式秦瓊戴銬。
接著雙手腕猛地往胸前一收,流星錘脫手腕往上飛起,袁嶽再猛地一摔頭,頭及上半身略回收右轉,整個流星錘和鐵鏈便忽地一下從袁嶽身上卸下,往右側飛出,此式為霸王禦甲。
袁嶽猛提一口氣,縱身向前方一撲,人還在空中時,右手己經拉著鐵鏈將流星錘就著地麵呼呼地掄掃了一圈兒,待袁嶽一下子撲在地上,他右手握柄的流星卻是離開地麵,在袁嶽後背上方以水平麵逆時針方向轉動了一圈兒。待流星錘再次轉到撲倒在地的袁嶽身體右側時,袁嶽雙掌拍地,噌地一聲挺身而起,在身體離地而起的霎那間猛地揮動鐵鏈將流星錘往後背上方擊出。此式便是撲地奔雷。
隨即袁嶽擰腰轉身退步,將流星錘收在手中,左腳上步往前交替猛跨四步,第四步時右腳在前,隨進步袁嶽右手抓著流星錘柄,將手中的流星錘以齊腰高往前猛力擲出,隨即上身迅速右擰身前俯,雙腳猛地一跺,騰身而起,借勢往右來了一個側空翻,身子往前躍進了八步,流星錘繼續往前飛,袁嶽接著再往前來了兩個右側空翻,整個人向右側躍出兩丈有餘,待身形落定,袁嶽雙手一抖,流星錘便收回到右手中,此式乃翻山越嶺。
接著袁嶽猛地向前竄出一步,站定身形後,掄起流星錘由下往上往正前方撩擊。然後再收回流星錘,又猛地向左前上方掄起撩擊,再次收回,由下往上向右側前上方掄起撩擊,即為朝天三炷香。
隨後袁嶽迅即拉動著流星錘,往前往下再往後從叉開的胯下向後擊出,身體前俯,此即黑狗鑽襠。
待流星錘飛到極致,袁嶽一抖手從襠下收回流星錘,迅速回收提於右側腰間,左腳向左側猛跨一步,隨跨步左手往左側一拳擊出,右手猛地一抖,掄起流星錘往左側左手拳前方砸下,同時雙腳往左前方進步,左手拳再次往左前方擊出一拳,右手再次提起流星錘往左手拳頭前方砸出,如嘴連續跨出三步,左手連續往左側擊出三拳,右手也連續往左手拳前方砸出三錘,每一錘都是在左拳擊出時流星錘如影而至,直砸左拳前方。流星錘帶著呼呼之聲,連續砸了三次,謂之流星趕月。
三錘砸完之後,袁嶽左腳往後回收,與右腳呈八字步站立,同時左手拳回收於胸前,再翻腕橫掌向左側推出,左掌虎口朝下,掌小指外沿朝上,左手臂與胸構成半圓外撐著向外推出。身形迅疾往左轉動,兩腳成內環扣步不停左轉往前快速移動,右手掄著流星錘呼呼作響隨轉體往左側不停水平輪轉掃擊。眨眼之間身形轉動如陀螺,流星錘呼呼地圍著身形轉動著。隨著轉動袁嶽頻頻從一個位置轉身閃到另一個位置,左掌一直外往外撐著,流星錘猛烈地轉著掃擊,此式即為天馬行空。
袁嶽連著轉了幾圈,突然停住,左腳往前邁出一步成前弓後蹲半馬步,側身麵對左前方,右手抓著錘柄往回一帶,左手呈托掌往上略比肩低,輕輕托著鐵鏈,右手把鐵鏈回拉至流星錘落於左手掌之上,目視流星錘,此式為巧女紉針。
接著袁嶽收起流星錘,往前猛跑幾步,借勢猛地一弓身形,往前一個空翻彈射而起,隻身越過約莫兩丈遠近,迅即落地定身,此乃猛虎跳澗。
緊接著袁嶽再往前猛躍三步,忽地整個身子拔地而起,嘩啷一聲將流星錘在空中向前擲出,勢如霹靂閃電,謂之為拔步驚雷。
待身形落地,袁嶽己將流星錘收回右手中。隨即再次往前趨身,右手呼地一聲將流星錘往前水平砸出,袁嶽猛地騰空而起,以右肩為軸來了個側空翻,整個人從鐵鏈上方仰身翻了過去,動作幹脆利索,轉瞬即成鷂子躍雲。
待身形落地,袁嶽再次弓身飛縱,整個人呼地一下彈起,離地有丈餘之高。右手流星錘緊握其身右側,左右兩臂下垂護體,此式謂之一鶴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