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9章 喜歡繁華(正文完)(2 / 2)

師爺莫明,再仔細一看,驚出一身汗。

能當大員的師爺,當然本事過人,火眼精精,他曾經有幸見過禦筆,這“龍鳳大院”四個字怎麼看怎麼像當今皇上的筆跡,再看彎彎一臉淡定的模樣,師爺老老實實付了銀子,也不要她道啥歉,急衝衝帶著貴公子離開了。

彎彎拿著一大袋銀子嘿嘿直笑,再瞧眼牌坊上四個字怎麼看怎麼順眼啦,單單幾個字就這麼管用,皇權真好用啊!想當初皇帝剛剛寫下這幾個字時,她差點讓謝逸去找玻璃,將這匾好好封起來,掛在楊家村村頭,傳承千年!

而這位師爺回去將此事告之大員後,大員驚出一身汗:“原來這農家樂皇上也有份。”膽顫心驚的拍著胸口:“還好沒釀成大錯。”最後將自個兒打了十板子,禁足!

由此,權貴圈內便悄悄傳開了,說這楊家村農家樂原來是皇上撐的腰,自至後,到農家樂玩的人再也沒人敢惹事。若有人在內玩耍起爭執,隻要農家樂的人出麵,雙方怎麼也會給點麵子,化幹戈為玉帛。

隨著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楊家村的人人過上了錦衣玉食的日子。

百首管著礦上,偶爾農家樂有事還來幫忙。彎彎管著農家樂事務,為了分擔任務,農家樂內劃分出幾個區域,挑選出幾個有責任有能力的人,每人負責一個區,全村人選出幾個代表,平日農家樂有事幾個代表開會商議決定,不用每次都召集全村開大會,而且人多並不一定能議出個結果。

若是重大事務,關係到村裏人的切身利益時,就需開大會,將農家樂內的決定告訴大夥兒。

一般的小事彎彎也不用管,她已經將一些設計,擺放技巧教給了石頭娘和元寶娘,還有梅子,除非有大型活動她才會親自過問。彎彎不在的時候,有啥瑣事不能決定,眾人也可以找楊義智。

而彎彎除了要管理農家樂外,每年還要幫著“福生酒樓”的燒烤,火鍋生意改革。

例如燒烤久了有人也想換換口味,那就烤魚。火鍋吃久了也會膩味,那就改成鴛鴦鍋,又或者可以再增加一種,串串,削了竹簽,將肉切成長條狀串於竹簽上,而那鍋裏的底料同火鍋是大同小異,但價格相對便宜,味道也一樣特別。

不過,不論怎麼樣膩味,這個時代會做這些東西的人並不多,所以這些東西永遠都會有人喜歡。

與此同時,每年的臘貨彎彎直接叫了兩個姐妹王裏和王小草幫忙,原來她是想讓兩人進農家樂,然後幫著做點啥,畢竟是自家人放心些,但後來一想又不妥,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若讓兩個外人來幫著管理也許會有人不服。於是她索性讓元寶娘幾個來管,將王裏和王小草調到做臘貨的隊伍。她隻需每次頭一日去安排好,然後驗貨的時候再去看看即可。

可以說彎彎一年到頭的時間安排得滿滿檔檔,幸好孩子漸漸大了,麥草幫著照顧,他也很懂事,看到彎彎和百首忙的時候不會打擾,自個兒尋了個法子自樂。

她們的小鎮雖不大,但四通八達,縣裏更是可以通向天朝幾個要塞地方,所以朝廷將這一帶的路重新整修了一遍。也不知靖王爺用了什麼法子,最後連帶通往楊家村的這一條鄉路也被修整得更寬敝平坦。不論是馬力還是走路都比以往好上幾十倍。

家裏早買了馬車,本來彎彎在鎮上買了個四進的院子準備搬出楊家村,經這麼後,她也打消了這念頭。

就像現代,農村條條道路都變成平整寬敝的馬路,空氣又好,做啥事也方便,不如幹脆就買輛小轎車,想去城裏開車即可。何必住那人生地不熟的城裏,汙染又重。

在楊家村有熟悉的親人朋友,看顧農家樂也方便,百首去礦上也不遠,而且他們家現在有錢,買輛多好的馬車都不成問題。搬到鎮上或縣裏反而不美,誰也不認識,地方越大,有錢有權的人也越多,說不定哪日倒黴就得罪了誰。怎麼說鄉下人家也比那寶貴人家的彎彎繞繞少。

不光是彎彎家,村裏絕大多數人家裏都買上了馬車,出行大夥兒都駕著馬車。臨近幾個村的雖然沒有楊家村人富足,但不少人在農家樂幫著做工,又有些在礦上,所以這些年也富了起來。

如果不是她,就不會有這麼絕色的主意,哪眾人哪會有今日的好日子。所以現在每個人見著彎彎一家人都非常的客氣,連帶對麥草也是十分和善。

漢兒也到了上私塾的年齡,麥草和來生的責任就是每日趕馬車去接送他。這小子也奇怪,本來能夠在私塾住下的,他卻不肯,每日都要回家,稱這樣才能每天看到爹娘,每天開開心心!

這小子讀書也聰明,私塾的老師都非常喜歡他,常問些老師也不懂的問題,百首說:“他那是遺傳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