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緒論(一)(1 / 1)

第一節 野生菌概述

一、什麼是野生菌

野生菌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一類真菌生物,不開花、沒有莖和葉子,常生長在樹林裏或草地上,形狀多樣,有的呈傘狀,許多是可以食用的,如香菌、牛肝菌、雞油菌等。菌統稱為“蘑菇”,也有的稱為“蕈”。

李時珍在1578年編著的《本草綱目》菜部稱:“地生者為菌,木生者為口,江東人呼為蕈。”本書按生物學者的習慣統一稱為“菌”。菌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良好的空氣和潤濕的環境,能生活在0~35℃的溫度中,最適溫度為20~30℃。

菌(蕈)的種類極多,形態各異,分布地域也非常廣闊。它們之中有不少種類對於國民經濟及人類起著有益的作用,但也有些毒菌(毒蕈)需要認真識別和研究。

二、什麼是真菌

通常植物學家慣用沒有根莖葉和葉綠素的低等植物來概括真菌。現代植物學者和真菌學者,都把真菌解釋為“有真正細胞核、沒有葉綠素的生物,它們一般都能進行有性或無性繁殖,能產生孢子,它們的營養體通常是絲狀的且有分枝的結構,具有甲殼質或纖維質的細胞壁,並且常常是進行吸收營養的生物”。

真菌是一類數目龐大的細胞生物,據估計有10萬種或更多,已被研究過且有文獻可查的,至少有5100屬,45000種⑴。它通常寄生或腐生在其他物體上,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從熱帶到寒帶;從空氣到水域;從沙漠到冰川地帶的土壤;從動植物的活體到它們的屍體;從農產品到它們的加工品;從家庭到工廠幾乎都能找到真菌的蹤跡。例如釀酒、發麵的酵母;酒曲的曲種(曲黴和根黴)&做豆腐乳的毛黴和紅曲黴;產生青黴素的青黴;發酵詞料的黑曲黴;美味可食的牛肝菌、青頭菌、雞油菌、北風菌、雞土從菌、香菇、木耳等;作為中藥的蟲草、茯苓、靈芝、天麻、馬勃、豬苓等都是真菌。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它們都不具備葉綠素,靠寄生或腐生得以生存。就其細胞中所貯藏的養料而言,是肝糖而不是澱粉。這與綠色植物有明顯的區別。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這和動物細胞無細胞壁又有區別。

三、真菌分類簡述

人類利用真菌的曆史,在西方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在中國已有六千年。我國古籍中,有很多關於真菌的記載。解放後,現代真菌學迅速發展,真菌分類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麵。1971年在英國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真菌學會,第二屆會議於1977年在美國召開,第三屆於1983年在日本召開。1989年11月6日至10日,世界各國在我國南京舉行了“國際食用菌生物技術學術討論會”。在第十一屆國際食用菌科學大會上,許多科學家預言,食用菌將成為21世紀人類重要的食品來源之一。這些國際會議對真菌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真菌屬於原生生物中的菌類。在《真菌分類學》一書中,將真菌分為5亞門、18綱和68目。為了使讀者對真菌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今以圖表方式列出它在生物分類學上的地位。

食用菌屬於真菌類的擔子菌綱及子囊菌。例如著名的補藥冬蟲夏草為真菌類子囊菌綱蟲囊菌目;香菇為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美味牛肝菌為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牛肝菌科;雞油菌為真菌類擔子菌綱非褶菌目,雞油菌科;雞土從菌為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科,白蟻傘屬(《中國經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