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全民放話網(5)(1 / 2)

084

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向重慶市民贈送卷軸,讚頌說:“餘謹代表敝國人民向重慶市敬贈斯軸,以表吾人欽佩該市英勇之男女市民。當該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襲時,人民堅定鎮靜,不被征服,足證恐怖主義對於爭取自由之民族,不能毀滅其精神。此種為爭取自由表現之忠實,將鼓舞來世而不朽。”

085

美國傳記作家漢娜·帕庫拉在《宋美齡傳》中這樣寫道:“1943年,宋美齡乘坐美國的軍用飛機回國,但是途中為了減輕飛躍駝峰時的載重,她的行李在阿薩姆必須轉移到其他飛機上,根據當時在戰爭新聞處中國辦事處工作的作家畢克的說法:行李搬運是在機場的一處比較偏僻的地方進行,負責搬運的美國大兵不小心摔了一隻箱子。箱子裂開,瞬時,裏麵的東西滾了出來,全是化妝品、內衣和足夠蔣夫人撐過戰時的一大堆美食零嘴。美國大兵氣炸了,因為此時正是駝峰運補最吃緊的一段時候,許多美國飛行員為了載運作戰物資到中國而犧牲性命。士兵把他們搬運的箱子統統打開,把每一件貂皮大衣、琳琅的首飾、罕見的掛鍾丟到地上踢來踢去,然後才把東西胡亂塞進箱子抬上飛機。”

086

1943年,中國抗戰已堅持6年,進入了最為艱難的僵持階段。外國記者來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其中有《紐約時報》的阿特金森,合眾社、《泰晤士報》的福爾曼,美聯社的斯坦以及《時代周刊》的愛潑斯坦等人,他們集體采訪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董必武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沒有根本性的爭論,因為我們同樣讚成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基本思想。自1937年戰爭爆發後,共產黨所做的事沒有哪一件是違反了三民主義的。任何一個人到當地去調查都能親眼看到。”

087

美國《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沙滋柏格采訪丘吉爾夫婦時,丘吉爾夫人提及自己耿耿於懷的一段往事:“1943年,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對丘吉爾說:‘我想介紹你見見蔣夫人,她是一位漂亮的女人。’羅斯福立即打電話給蔣夫人,邀請她第二天到白宮與丘吉爾一道用餐,但宋美齡拒絕了,她直接說,丘吉爾要先打電話給她的丈夫,她才會赴約。午飯終於沒有吃成。後來,羅斯福的夫人對丘吉爾的夫人說,宋美齡是‘一個偉大的人,她勇敢地接受世界上最前沿的戰鬥’。”

088

一個美國記者這樣報道宋美齡:“二戰期間,蔣夫人經常前往機場鼓勵中國的飛行員,而那個機場是日軍主要攻擊的目標。這是一種展示她所有生活的決心的方式。”

089

1944年,美國著名記者哈裏遜·福爾曼在他的著作《北行漫記》中,詳細記述了自己在晉綏前線的見聞,文中這樣描述:“過去有人告訴我說,八路軍不打仗,沒有傷兵,沒有俘虜,人民害怕八路軍,恨八路軍,今天這些謊話已被事實揭穿了。我看到了八路軍在英勇地作戰,八路軍有很多傷兵,有大批的俘虜,人民熱愛八路軍。我要用我的筆將所見到的八路軍英勇鬥爭的事跡,寫成文章,用相機拍成照片,告訴全世界的人士,爭取美國對八路軍給予軍事上的援助,盡早粉碎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090

1944年底,周恩來在美國駐華特使赫爾利的陪同下從延安返回重慶,他在機場與夫人吻別。一名美國駐華記者報道說:這是“在公眾場合見到的一個驕傲的中國人表達私人感情的難得的一次”。而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一名外國記者想為難周恩來,他提問道:“你更多的是中國人,還是共產黨人?”周恩來回答說:“我首先是中國人,其次才是共產黨人。”

091

1944年,美國著名記者哈裏遜·福爾曼作為《紐約時報》駐中國記者,在給羅斯福總統特使帕特裏克·J赫爾利寫的一封信中,無奈地抱怨了蔣介石的檢查製度,讓他“有腿不能走路,有口不能說話”,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要求與赫爾利同機回國。1944年底,福爾曼回國後,急不可耐地出版了《來自紅色中國的報道》一書,他在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紅色政權已經在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跡,他們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