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生沒有想到,他愛上了這麼多年的妻子,確就這麼簡單地出牆了,就如那首詩裏寫的一樣,從那他這麼多年營造的籬笆牆裏,偷偷地伸了出去。
修生與他的妻子的木棉的愛情,是在他二十六七歲的時候,那時候木棉業二十四歲了,修生在這之前,曾經談過一位女友,後來,無奈地分手,給心中留下了很大的痛苦,長期被陰影占據著。木棉在此之前,也談過一次戀愛,種種的原因,也無奈地分手,心中與修生一樣的被痛苦而占據著。同是兩顆受傷的靈魂,當偶然的機會相遇,相識後,那愛情的火,就在兩人的心中,熊熊地燃燒起來。
都是經曆煉獄的人,從那苦中熬過來了,心中的感情,彼此的感情,彼此給予對方的都是那麼真,就少了天真浪漫的幻想,多了些現實,在談了些時間後,就結了婚,組成了個家庭。
修生曾被愛情傷害後留在心上的痛苦與陰影,因與木棉的愛,而漸漸地被掃去了,木棉的人文靜,賢惠,工作之餘,把家料理的停停當當,修生也深深知道這份愛情來之不易,他非常珍惜,對木棉百般地好,有了好吃的,或好穿的都給木棉買,木棉過的快樂,高興了,他也快樂高興。
修生也曾和木棉商量,結了婚了,組成一個家庭了,能不能要個孩子,木棉對修生說先不要的好,一是工作忙,顧不過來,二是才成家不久,還沒有什麼心理準備,三是剛從那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不久,不想要孩子,待過些年,有心理準備了,人更成熟了,再要。總之,為了不要孩子,木棉說了一大堆理由。修生想也是的,既然兩人在一塊兒快樂著,就玩幾年,急著要孩子來幹嘛!有了孩子,多個人,生活內容就不一樣了,會奪走他們彼此的愛,破壞他們此時的幸福生活。
因共同商量好了的,修生也就不再提要孩子的事,兩人工作之餘,就看電視,看看書報,或去散散步,過著屬於兩人的幸福家庭生活。
修生知道,他所擁有的就是這份工作,這工作極平淡,除了每月獲取那或多或少的薪水之外,他什麼也沒有了,所能給予木棉的不是很多,所以,他對木棉就分外的好,工資發了,就交給木棉,她想吃什麼了,想穿什麼了,去給買。平素的日子裏,諸如煮飯,洗衣服,修生病了不讓木棉幹,想以此溫暖住木棉的心。盡管如此,由於工作在偏僻的山村,工作的平淡,對人的限製,隻能沉悶在狹小的生活圈子裏,漸漸的木棉的臉上笑不是很多,與修生的話也不多,修生所做的一切,在她的眼裏理所應當,她就坦然的接受,修生所做的一切。
在這之後不久,單位上給木棉分了一項新的工作,讓她當了單位上會計兼報賬員,每月總到縣上去報一次賬。每次去都需要個把星期,修生想這樣也好,兩人在這山村的小小的單位上,一天被工作捆著,呆在山裏,挺沉悶的,讓她時時出去,一是工作,二是也散了心,挺支持木棉這工作的。
果真,在木棉去了縣上第一次回來後,人的氣色也好多了許多,臉上多了笑,還給修生買了一雙皮鞋,一條褲子,一隻刮胡刀,這讓修生一下似又找到了和木棉相識不久的那種感覺,心中熱乎乎的,對木棉有了激情。
夜裏,兩人睡在一塊兒,木棉給修生講她去縣上的事,在工作之外,一人去轉街時,挺想修生的,她說她想到了兩人當初在縣上相識的情況,想到了兩人一塊兒去散步,一塊兒去吃飯的情景……這把修生仿佛又拉到了初戀中,不知怎麼表達,隻是更緊的抱緊了木棉,撫摸她,一次又一次狂熱地做著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