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確曾給這一屆學生講過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實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長年不回,母親盼啊盼,終於得到了兒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故裏的喜訊。那天,在爆竹聲中,母親包好了三鮮餡兒餃子,等著兒子回來後下鍋。餡兒是精心調製的,應該正對兒子的胃口。但是,母親心裏還是有些忐忑,她想預先知道這餃子的鹹淡,便先煮了兩個來品嚐。一嚐之下,母親大驚失色,餃子餡兒裏竟然忘了放鹽!看著兩屜已經包好的餃子,母親絕望至極。她知道可以讓兒子蘸著醬油吃,她也知道即便蘸著醬油吃兒子也會歡呼“好吃死了”,可她不願意讓千裏迢迢趕回家來的兒子吃到有缺陷的餃子,怎麼辦?這個聰慧的母親,居然從鄰居那裏討來了一個注射針管,調好鹽水,開始逐個給餃子“打針”。兒子回家時,餃子也注射完畢。母親煮好了餃子,讓兒子嚐嚐餃子的味道如何。兒子嚐了,連說“好吃”。這時候,母親得意地舉起那個針管給兒子看,向兒子誇耀說她可以將一個缺陷修複得讓他察覺不出來,可是,兒子聽著聽著就哭了。他在想,這些年,他一個人在外麵打拚,也曾吃過很多餃子,那些餃子,鹹的鹹,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誰能像母親這樣在意他的口味?為了讓兒子吃到成淡適宜的餃子,母親竟想出了這樣高妙的法子。吃著這交織著母愛與智慧的餃子,哪個孩子能不動容我多麼欣慰,幾年前,我將這樣一個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獲什麼,甚至以為那些聽故事的人很快就會將它淡忘。但是,這個同學居然能把這則故事銘記這麼久!我相信,銘記著這則故事的人會珍惜母親做的每一餐飯,會在寡淡的飯菜中品出一種難得的真味與厚味。母親擺出一場愛的盛宴,隻等著她心愛的小鳥來啄。幸福的小鳥啊,你無須刷卡,隻管用歡暢的啄食來盡情享用這人間的珍饈吧。

母親用愛作出了餃子,用智慧彌補了餃子的“缺陷”,她要讓孩子吃到最可口的食物,母親的愛就是最好的盛宴。

奇特的家書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學院讀書。班上除了少數幾個漢族學生外,大部分同學都是少數民族,來自偏遠貧困的山區。也許是家鄉偏僻的緣故,他們幾乎都很少與家人通電話,信件往來倒是很常見。

作為班長,我的一項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講台上發信。我留意過,“多吉”這個名字從我口中吐出的次數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來自貴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從黔南寄來的,估計就是家書了。

那一日,我又在講台上分發信件,多吉聽到名字後喜滋滋地上講台來取信。大概是信封邊沿破損了,我的手剛抬起,裏麵的“信”飄了出來——竟是一片樹葉,隻見那片葉子在空中翻轉幾個來回,緩緩地落到了地麵上。

大家驚異地看著多吉,他的臉騰地一下紅了。

“……我爹不在了,隻有娘,但她是個瞎子。我家就我一個兒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儉學的錢,給她準備了上百個寫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對娘說,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樹葉給我。我收到信後,又將桉樹葉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兩片。幹枯的桉樹葉在水中浸泡濕潤後,兩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聲音。我娘說,那樣的話,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還說,桉樹葉發出的聲音像我呼喊她的聲音……”

一時間,教室裏寂靜無比。我聽到幾個小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這個詞語——大愛無言。

母親的愛無須用文字表達,一片樹葉就可以傳遞;孩子的思念無須對母親說出,按樹葉吹出的聲音就可以傾訴,這就是母子之間的深情。

一件連衣裙“您喜歡我的連衣裙嗎?”她問一位正走過她身邊的陌生人。”我媽媽專給我做的。”她說道,眼裏冒出了淚珠。

“嗯,我認為你的裙子真漂亮。告訴我,小姑娘,你為什麼哭呢?”

小姑娘聲音有些顫抖,回答道:“我媽媽給我做完這條裙子後就不得不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