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用智慧和勇氣叩開成功之門(10)(1 / 3)

隻有敢於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死守習慣、不願脫離慣有軌跡的人永遠都是狹隘的,他們永遠不會有所突破。

誰說環境決定人生

一個人嗜酒如命且毒癮甚深,有好幾次差點把命都送了,因為在酒吧裏看不順眼,一位酒保殺了人被判死刑。

這個人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一歲。其中一個跟父親一樣有很重的毒癮,靠偷竊和勒索為生,也因犯了殺人罪而坐牢。另外一個兒子可不一樣了,他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有美滿的婚姻,有三個可愛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

為什麼同出於一個父親,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兩個人卻又有著不同的命運?一次訪問中,記者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二人竟是同樣的答案:“有這樣的父親,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說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這實在是再荒謬不過了。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而是我們對這一切持什麼樣的態度。麵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態度,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三隻青蛙的命運

三隻青蛙掉進了鮮奶桶中。

第一隻青蛙說:“這是命。”於是它盤起後腿,一動不動地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第二隻青蛙說:“這桶看來太深了,憑我的跳躍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我今天死定了。”於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隻青蛙打量著四周說:“真是不幸?但我的後腿還有勁。我要找到墊腳的東西,跳出這可怕的桶?”於是,它一邊劃一邊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攪拌下變成了奶油塊,在奶油塊的支撐下,這隻青蛙縱身一躍,終於跳出了奶桶。

是希望救了第三隻青蛙的命。別人之所以能救你,是因為你自己永不放棄。堅定的意誌,必勝的信念,持續的行動,一定會創造出你自己的奇跡。

別讓門關住你自己

一個木匠做得一手好門。他給自家做了一扇門,他認為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後來,門上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有一塊板壞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閂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閂於是若幹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扇扇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滿是補丁。於是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家門的發展。

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會關住自己。故步自封,墨守成規,隻能將事情辦糟。思維要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你才能適應這個世界的發展。

殺掉不如改掉

一隻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提出來殺了。

又一隻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提出來殺了。又一隻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還是被主人提出來殺了、鄰居不解,問:“這些公雞每天報曉都挺準時的,你殺它們幹什麼?”那人說:“早晨我有晚起的習慣,它們卻叫得很早。”鄰居說:“這不是它們的過錯,報曉是公雞的天職。”那人說:“這個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雞交配的公雞,而不是報曉的公雞。”鄰居說:“可公雞是不能不報曉的,你難道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嗎?這個很難,“那人說,“我曾想割掉它們的嗓子,後來又想紮上它們的嘴,可這樣太麻煩,而殺它們卻很省事。那你為什麼不改變一下睡覺的習慣呢?”鄰居疑惑地問。

“改變我的生活習慣,這怎麼可能呢?,’那人說,“我有這個習慣已幾十年了,怎麼會為幾隻公雞而去改變呢?再說我是主人,它們應該符合我的需求,它們的行為與我發生矛盾時,受損失的隻能是它們,怎麼會是我呢?”

於是那人一直保持著殺雞的習慣。

往往自己目前隻要做出一點點讓步就可解決的矛盾,卻要在將來付出巨大的犧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是你去適應別人還是別人適應你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蜜蜂和蒼蠅選擇的不同

六隻蜜蜂和同樣數目的蒼蠅被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著窗戶。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鍾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