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很窄,盡管良渚把洞打得筆直,但是洞口的寬度跟洞裏的寬度差距還是頗大,這種差距肉眼看不出,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感覺得出來。我想或許還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為我身上這些偽裝的緣故。
我很艱難地先用鏟子把周圍刨大了一圈,給自己增添了點活動範圍,然後開始向下打洞。這具身體常年不曾幹過力氣活,現在突然幹這麼重的活兒,不了幾下就開始氣喘。
喘氣時,我突然想起莫解語叮囑我的話,摸了摸臉。
好在才剛開始累的時候我就停了下來,所以汗並沒有出多少,還不至於花了臉上的妝。差一點就忘記警告了。我在心裏鬆了口氣。可隨後又焦慮起來。不能幹重活,可是現在退縮肯定會讓那人有所懷疑。怎麼辦?
我摸了摸藏在背心裏的瓶子,剛打算把它拿出來。這時,一個人影又降了下來。
良渚?我看清來人,有些驚訝:“你下來幹什麼?”
“幫忙。”良渚道,拿起鏟子在我旁邊開始幹起來。
我向上看了看,正好看見老頭子的臉湊到洞口。
“挖洞的事還是交給……他,你到一旁歇著,等下進墓還要靠你。”老頭子對著我喊道。
我知道他有一半是喊給那人聽的。我點了點頭,抱著鏟子站到了一邊,看良渚如何打洞。
良渚打洞的方式很奇特,姿勢也和我們平時挖洞的姿勢不同。
我曾經在書上看到過,說挖礦工人為了使隧道不塌方,所以有一套獨特的挖洞方法。據說能打到底下四十米,周圍不加固,照樣平安無事。
很顯然良渚用的方法跟礦工工人的略有不同。
他打出一個洞的同時把挖出來的泥土往洞穴壁上拍,不一會兒,洞打出來了,一點剩餘的,需要處理的沙土都沒有。我曾經跟隨老頭子去盜過宇文慶的墓。印象中在打盜洞的時候,打洞的人忙個不停,旁邊搬土運土的人也是忙個不停,所以現在這種不需要運土的情況讓我感覺很是驚訝。
可無論我再怎麼仔細地觀察他的手法,卻仍舊看不出和麻二他們有什麼差別。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下力似乎很重,而且落鏟收鏟速度極快。
在這種速度下,很快良渚就挖到了墓頂。他用手在墓頂上摸了摸,敲了敲,皺起了眉頭。
“怎麼了?”我看著他的表情,緊張道。
他搖了搖頭。拿起鏟子又在旁邊開始下鏟。
我看著他一路打了下去,猜到他是想從墓底進。
老頭子對我說過,盜墓如果直接從墓底打洞進入墓裏的話是最安全,也是最快捷的做法。但是從地麵打洞到墓底就意味著洞的長度要加長不止一倍,那麼很可能出現塌方,被活埋在洞裏的危險。況且在時間和力氣上都要費很多,相較之下,大多數盜墓者還是選擇直接從墓頂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