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歐洲戰場的鐵血將軍
1855年,巴頓生於加利福尼亞州雷克維尼亞德的一個軍人世家。他從小愛出風頭,立誌要成為將軍。1903年9月進入弗吉尼亞軍校。1904年6月考入了西點軍校。
1911年12月進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年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取得五項全能項目的第五名。
1912年底,巴頓一度擔任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期間,在《陸海軍雜誌》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采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嶄露頭角。1913年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
1916年任潘興將軍的中尉副官,兩年後升任上尉。1917年隨潘興赴法參戰。一戰之後,巴頓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因此獲得“美國第一坦克兵”的美譽。
1939年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準將。
1942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少將軍銜,同年8月率4萬鐵騎橫渡大西洋登陸北非。
1943年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聯手取得阿拉曼戰役勝利,肅清了北非德軍後,晉升為中將,任第1軍團司令,指揮了登陸意大利西西裏島戰役。
1944年任第3軍團司令,作為第2梯隊參加諾曼地登陸,指揮裝甲兵團橫掃歐洲。
1944年末的突出部戰役中,巴頓在24小時內轉移部隊方向,由法國南部到達位於比利時南部境內巴斯通地區救援遭到圍困的美軍第101空降師,率所屬之裝甲部隊痛殲德軍,其所率之部被稱為“車輪上的惡魔”,其後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擢升四星上將,任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軍事長官兼15軍團司令。
1945年12月9日,打獵途中遇車禍受傷,12月21日在海德堡去世。
巴頓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組建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參加了美軍在二戰中歐洲戰場的大部分軍事行動,戰績顯赫。巴頓所做的一項改革迄今仍影響美軍,即隨軍牧師主日講道時間不得超過1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