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太空的硝煙——空間戰爭(3)(1 / 3)

1、衛星攻防戰。這是未來太空戰的一種主要作戰樣式。從大氣層內外向衛星發射激光或動能武器以擊毀之、對其實施電磁幹擾令其喪失能力、運用太空設伏方式進行攔截、利用航天飛機或太空站的機械臂捕獲敵方衛星等,都可能成為反衛星戰的有效方法。同時,衛星將通過增強變軌機動能力、安裝敏感探測器件、攜帶防衛武器等手段,提高生存能力。

2、導彈攔截戰。屬於太空戰範疇的導彈攔截戰,是指在外層太空和高空打擊敵方的彈道導彈,這種作戰樣式具有“天一地”對抗形態。太空時代的導彈攔截戰,可以運用天基激光或動能武器,攔截並摧毀敵方的導彈和導彈係統;也可以運用太空信息係統捕獲、跟蹤目標,然後指揮、引導己方海陸空基反導武器摧毀敵導彈和導彈係統。

3、太空平台攻防戰。指戰爭雙方運用配備有攻防武器的太空平台所進行的交戰,是一種典型的“太空戰”樣式,具有明顯的“天一天”對抗特點,目的在於爭奪製天權。盡管這種作戰樣式的出現還尚待時日,但不可避免。一旦這種作戰樣式付諸實踐,標誌著戰爭將全麵推向太空領域。太空平台攻防戰將促進完整意義的“天軍”編製的形成和太空作戰體係的建立。

4、天基對地攻擊戰。指使用天基作戰平台對敵大氣層內的戰略目標投送打擊能量(如發射激光或精確製導導彈)。這種作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和極高的精確性,其戰略效應非同尋常。軌道轟炸係統就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運行一圈以—上再攻擊地麵目標的天戰武器,比彈道導彈更難防禦,前蘇聯對其研究得較多,美國參議院最近也敦促國防部將太空建設成為“向世界投放力量的戰略高邊疆”。

5、地基係統破襲戰。再先進的作戰體係也要依賴地麵。地基係統是軍事航天係統的重要組成和基本依托。地基係統破襲戰是借助大氣層內的作戰力量,對敵太空作戰體係的地麵部分所實施的攻擊戰,其目的在於使敵太空作戰體係失去地麵依托,削弱航天作戰能力。這種作戰樣式本質上是屬於“地”對“地”的作戰形態,但由於是針對軍事航天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施的,因而也將其納入天戰範疇。

6、月球基地攻防戰。盡管國際社會一直在從國際法等方麵積極限製月球軍事化的進程,但月球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和利益將使其始終處於軍事化的危險之中。對於少數超級航天大國而言,建立月球基地主要麵臨的是技術和經費上的困難,一旦戰略上需要,突破國際法的限製,建立月球基地可能隻是個時間問題(當然這個時間會比較漫長)。近期,美國已經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計劃,按照布什的說法,要控製從地球到月球之間的“近地太空”。俄羅斯航空航天局副局長莫伊謝耶夫在一次研討會上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排除今後在月球建設基地的可能性,並把建成一個“月球自動化基地”的時間預測在2020—2025年6可以預料,如果未來超級航天大國在太空利益上發生衝突,利用月球基地對地球表麵、太空目標進行攻擊,或攻擊彼此的月球基地就可能成為現實。月球攻防作戰,將可能演變成包括導彈攔截、太空平台攻擊、天基對月攻擊、月基破襲等多種行動為一體的作戰樣式。

(第三節)神兵利刃——空間戰武器

由於空間作戰所具有戰場廣闊、視野無阻、受限製因素少,可實施全天候、全天時、全方位作戰等獨到的特點,戰爭中可迅速形成居高臨下、一瀉千裏之勢,因而可為任何快速高效的武器係統提供充分的用武之地,很多當時的高新技術武器及裝備將被直接或間接地運用於空間作戰中。

一、空間戰武器係統的組成

根據現有的資料介紹以及美、俄兩個空間大國在太空力量建設發展方麵的情況,未來天軍世紀的空間戰武器係統將主要由以下分係統構成。

1、空間攻擊武器係統

也稱太空武器係統,它是從太空攻擊太空目標以及由太空攻擊地上目標武器係統的統稱。此類武器係統一類是激光、粒子束、射頻、微波等定向能武器,用以摧毀或癱瘓敵方的衛星和導彈;第二類是動能攔截彈、電磁炮、軌道炮等動能武器,利用動能武器的彈丸對目標高速、精確碰撞殺傷敵方要害的動態或靜態目標;第三類是裝有常規高能高效炸藥的“太空雷”以及“天雷”,平時預設、埋伏在軌道上,需要時由太空或地麵發出指令引爆,摧毀空間運動著的衛星目標和其他目標;第四類是反衛星、反導彈武器,此類武器平時安裝在太空站或航天艦、船之上,需要時由太空分隊操縱直接摧毀目標;第五類是新概念空間攻擊及“腐蝕”性武器。如微型空間巡航彈、納米機器人、納米“昆蟲”、“飛禽”等,通過一定的發射和放逐方式,使之快速地附著在敵方的衛星、航天站(船)等空間遊弋目標上,有效地予以破壞或侵蝕,使其失去應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