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光緒死後,由三歲溥儀繼位,改年號為宣統。溥儀之父載灃為“攝政王”。當時,緬甸仰光《光華日報》(由清末革命黨人主辦)上,登載上聯公開征對。下聯是從應征對聯中選的。
攝政王:前指清太祖多爾袞,後指載灃。
兼祧子:本意是一個男子兼做兩門的繼承人。前指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後指宣統。
全聯三十個字,跨越了清王朝由興到亡的二百多年曆史。可見此聯的概括力是驚人的。上下聯巧妙地運用了先分述、後總述的手法。不僅詞語對,得工整,而且內容相互關聯,互為補充,渾然一體。
雲無出岫心鶴有還巢夢;雲無出岫心。
徐世昌於民國7年(1918年)10月10日就任總統,及至民國11年(1922年),黎元洪複任,徐被趕下台遂退居天津。
此聯語帶雙關,自比“鶴”、“雲”。豈不知,此乃無可奈何、自作安慰罷了。
事事無成事事成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事無成,事無成,事事無成事事成。
陳毅(1901-1972),四川省樂至縣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活動家。也是詩人。
年前夕,陳毅同誌被法國當局無理驅逐出境,押送回國。他回到家鄉四川樂至縣,親眼目睹山河破碎、百姓塗炭的淒涼景象。這年春節,他寫了此聯貼在自家門口。
運用重疊、反複的修辭手法,抒發當時處於逆境的沉重心情。妙在後邊翹起一個光明的小尾巴,意指在困難時看到希望和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拯救老百姓阿彌陀佛,拜謁大慈大悲觀世音;出生入死,拯救多災多難老百姓。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次,陳毅同誌隻身一人到鎮江金山寺,寺內長老想探知他的身份,即出上聯對句,陳毅同誌立即對出了下聯。
上下聯各具特色,道出了各自的身份。上聯禪心十足,似見雙手合掌、身披袈裟的方丈神態。下聯看到了陳毅同誌舍生忘死、救國救民的大無畏精神。
直上中天摘星鬥直上中天摘星鬥;欲傾東海洗乾坤。
口氣之大,無與倫比;氣勢之雄,無可比擬。頗有浪漫主義色彩。此聯也有人抄錄為:
欲上中天摘星鬥;直傾東海洗乾坤。
將上下聯首“直”、“欲“換位,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
日月樓中日月長星河層裏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
豐子愷(1898-1975),現代著名書畫家。
此聯利用隔字重疊手法,使“星河”、“日月“更為突出。兩個修飾動詞。”轉”、“長“的妙用,使對句怡然生輝。
七夕巧對帝女合歡,水仙含笑;牽牛迎輦,翠雀淩霄。
農曆七月七日,稱“七夕”,也謂“七巧節”。
此聯由八種花卉名組成,說的恰是七夕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故事。意趣別致,引人入勝。
牛女二星河左右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
參(shen)商:兩個不同時出現在天空中的星宿。
此聯意指牛郎和織女不能見麵,含有憐憫同情之情。對仗工穩,耐人品味。
“花甲“串對花燈懸掛杏花天,桃花開紅,李花開白,頭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馬國;甲籙翻看靈甲日,麟甲呈吉,龜甲呈祥,龍現甲,鱉展甲,甲中添甲,萬甲光騰甲子年。
王樹和,不詳。
年,歲為甲子,六十年一遇,實為難得。麗江縣納西族秀才和文華撰“花“上聯,並且貼在大街上,公開征對“甲“下聯。當地舉人王樹和對出了下聯。人們爭相傳誦,一時成為“甲子“佳話。
上下聯“花“與“甲“相對十處,成為一副別開生麵、讓人耳目一新的串對。
子地午天月明星稀臨子地;雲淡風靜近午天。
王湘綺,不詳。
“子”、“午“皆指古時記時法中的兩個截然相對的時辰。子時:夜間十一點至一點。午時:白天十一點至一點。過目此聯,誰不說上下句屬對工麗“一曆“對“三才“
三才以天地人為本;一曆與歐美亞同春。
上聯“三才”,即天、地、人。下聯“一曆”,指全世界通用的公曆。巧在把通用公曆的世界演化為“歐美亞”,意在與上聯“天地人“成對。
春宵巧對買春輸一刻;度臘剩三更。
舊時除夕,家家燃燭秉炬守歲。有的把對聯描在蠟燭上,俗稱“蠟燭對”。這副對聯就是典型的“蠟燭對”。
上聯化用“春宵一刻值千金“句;下聯化用“臘鼓催三更“句,把人們在燭前守歲迎新的心境寫了出來。
揉春為酒揉春為酒;剪雪成詩。
春可揉?雪能剪?詩意就出在這裏。作者構思巧,手兒也巧,居然不同凡響地“揉春”、“剪雪”,不合理中寓合理。奇妙工穩。
春藏柳穀鶯先覺春藏柳穀鶯先覺;露滴鬆枝鶴有聲。
柳浪聞鶯,鬆濤鶴語,這已是古今墨客文人時見吟哦的對象。此聯語意出奇,上聯將春活化“藏“於柳穀,讓鶯先發覺,饒有情趣。下聯妙在露水滴鬆枝、鬆枝無語“鶴有聲”。詩意雅麗,沁人心扉。
柳搖台榭東風軟柳搖台榭東風軟;花壓闌幹春畫長。
杜甫有句名言曰:語不驚人死不休!當然,語若驚人,必須煉字。此聯就在煉字上見功見力,一個“軟”,把柳絲輕盈婀娜之態寫了出來。看來,這“軟“比“暖”、“輕“皆佳,富有情意綿綿的人情味。
種梅花邀燕子閑鋤明月種梅花;漫卷疏簾邀燕子。
張洪齋,不詳。
據傳這副對聯是張洪齋與書友馮汝弼,一天傍晚共坐樓台賞月,馮托古人句出上聯,張亦借古人句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