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美國流傳著一個笑話:智商為零的人能夠做什麼?答案是“主管或經理”。這當然是個笑話,但也從側麵說明了一個人的成功與非智力因素的關係。

小王是清華大學的高才生,在校期間成績優秀,多才多藝,畢業之後以十分優秀的成績進入了一家頗有名氣的電子公司。由於他是名牌大學畢業,又是學校的高才生,所以經理對他就多了一些照顧和器重,同事們也樂於與他交往。

可是小王卻十分自以為是,不僅看不起同事,還不把領導看在眼裏。

有一次,經理叫小王負責一起和某公司合作的策劃案。由於這次的合作十分重要,所以經理一再地交代小王要認真。小王表麵上十分重視,可心裏卻說: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個策劃案嗎?

等到小王交了策劃案,經理挑出了幾處數據方麵的錯誤,經理對小王說:“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數據如果錯了,會涉及公司的利益,甚至會導致整個合作的失敗……”

不等經理說完,小王就說:“不就是幾個數據嗎?有什麼了不起的!”說完就摔門走了。

和同事相處時,他總在抱怨、指責別人,對周圍的同事的事情很看不慣,抱怨同這些人共事有多麼困難。

經過了一段時間,領導不再器重他,同事也對他十分的冷淡,在公司一直沒有得到提升,最後不得不跳槽。

但是,直到最後小王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責怪別人。

現在有許多的人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人說為什麼我和同事不能和睦相處?為什麼我十分努力而又有業績,老板卻不升我的職?為什麼我老是愁眉苦臉?為什麼我和老婆老是吵架?

根據學者的研究,一個人在其一生中能取得多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人的情商,情商的重要性竟然是智商的9倍。如果你工作時環顧四周,你會發現有一些人盡管在傳統的智商測試中表現得很突出,但他們卻被一些智商比他們低的人領導著。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些領導者擁有“聰明的人”所缺乏的情緒智商。有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決定於智商而是決定於情商,此觀點認為智商對於個人成功的作用僅占20%,而80%取決於情商。可見,情商在個人的生活各個方麵的關鍵作用。

在2005年美國大學生橄欖球賽上,夏威夷大學隊與懷俄明大學隊對抗。到中場時,夏威夷隊慘敗,比分為0:22,幾乎是潰不成軍。夏威夷隊球員進入休息室是何等沮喪。夏大教練狄克?屠邁看著這群垂頭喪氣的大孩子,心想除非調整他們頹喪的情緒,否則下半場不可能扭轉敗局。夏威夷隊所有隊員全都泄氣,心裏認為贏球已經無望,而這種態度根本就不可能有勁去打贏這場比賽。

這時,屠邁教練拿出一張海報,上麵貼滿了多年來他搜集的剪報文章,每一篇都是從落後分數到扭轉敗局,最後贏得勝利的故事。在球員們看過這些報道後,屠邁決定一點一滴地幫助他們重建必能扭轉頹勢的信心。在下半場,夏威夷隊員個個如猛虎下山,掌握全場的主動權,使懷大隊未得一分,終場以27:22獲勝。

夏威夷隊獲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那就是教練調整了他們的情緒,由沮喪變得亢奮,由垂頭喪氣變得信心百倍,從而扭轉敗局。

由此可見,情商的經營是多麼重要。

高情商者能夠有平和的心態,積極地看待人生並且受到別人的歡迎。低情商者往往陷入自己心靈的困境中不能自拔,在生活中也是到處碰壁。高情商者善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成功環境。高情商的下屬能夠讓領導十分高興地接受自己的建議,並且能夠順利地進行工作,得到獎賞和升遷。高情商的領導知道如何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得到下屬的尊敬並領導公司走向事業的高峰。

本書介紹了思與行、人與我、愛與恨、美與醜、樂與苦、強與弱、富與貧、成與敗、張與弛、生與死十個方麵的情商,使每個人能夠提升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激勵自己的能力、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維係融洽人際關係的能力。本書旨在讓讀者知道情商是影響人生命運的關鍵性因素以及情商的重要作用,告誡讀者開始修煉自己的情商,打造成功人生。

自我認知的能力

古希臘德爾斐城的帕提農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裏唯一的碑銘,它要求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即能感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然而,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為什麼不高興?……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不斷地問自己,然而至今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即便如此,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動物園裏生活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長?”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到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上有個大包?醜死了!”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耐受十幾天無水無食的環境。”

小駱駝又問:“媽媽,那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的身子不至於陷進軟軟的沙子裏,便於長途跋涉啊。”小駱駝高興壞了:“哇,原來我們的身體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

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上文中的小駱駝對自身的許多困惑皆來自於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

我們常常會說某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這裏所謂的“自知之明”也_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普通說法。

認識自我包括的內容如下:我對身體外形的認識——有什麼優勢,有哪些缺陷;我的情緒個性——易衝動,還是沉著;我的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我有哪些長處,哪些短處……

比如一些人對自己的身高或胖瘦而不能坦然麵對,那麼他的自我認知就出現了障礙。

也有一些人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位置認識不清,導致命運的悲劇發生。

清朝鹹豐年間,金融業受控於兩大集團,北是山西幫的“票號”,南是寧紹幫的錢莊。安慶人胡雪岩年輕時就在錢莊當學徒,與官宦子弟王有齡結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齡的官場與社會關係開設錢莊。胡雪岩曾在王有齡窮困潦倒之際給予其資助,因而後來王有齡得誌後常想著對胡雪岩報恩。胡雪岩通過不斷網羅人心,層層投靠,精於謀劃,采用靈活的手段,靠經營絲綢、茶葉和軍火發了大財,漸漸成為江浙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