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火星,古名“熒惑”,因其發出淡紅色的光茫,熒熒似火,又行蹤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古人稱其為“熒惑”。
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被古人視為凶星,主旱災、饑荒、兵亂、死喪、憂患、妖孽等等,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兵連禍結,曾無虛歲”之意。
《後漢書》曾有“熒惑逆行”的記載,火星的逆行有時會令它在同樣是紅色之星的心宿二附近徘徊,這種火星在心宿中發生“留”的現象,被稱為“熒惑在心”,在古時被視為大凶之兆。
東漢年間,龍虎山絕頂之上一位華發紅顏的老者,憑虛臨空夜觀天象,他抬頭仰望星羅棋布的璀璨星河,搖首哀歎,恐怕不久便會峰煙四起,一場血雨腥風看來是在所難免了。
老者凝神再觀,竟淒然淚下,我中華注定命途多舛,恐千年之後神州大地當有一場矢石之難,屆時若不萬眾一心則民族危矣。
鬥轉星移時光荏苒,老人的話果然應驗了,千年之後帝國主義用**敲開了一個沒落腐朽的王朝之門,西方列強接踵而至,泯滅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更是肆無忌憚踐踏我主權,占領我國土,掠奪我財富,奴役我人民,使我中華大地陷入一片哀鴻之中。
滄海桑田,轉眼已是七十年,如今硝煙早已散去,血淚也已風幹,化做了永恒的記憶銘刻於炎黃子孫的心間,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依舊屹立於民族之林,活躍於世界舞台的中心,鋼鐵長城依舊高聳於夏華大地,神州之巔。中華民族走過了長夜悲歌,渡盡了生死劫難,終於踏上了實現偉大複興的光輝之路。
然而在那黑暗的夜空之中,那顆血紅色如燃燒著熒熒戰火,充滿了殺伐之氣的熒惑之星卻並未消聲覓跡,它在黑暗之中窺探,似乎並不甘心安於現狀,它正處心積慮野心勃勃的再次向著心宿緩緩而來。
第一章
漆黑的甬道中,一幅厚厚的眼鏡片在一隻火把的映照下反射著微弱的光芒。鏡片下一雙小眼睛瞪得了溜圓,驚慌的前後左右不住打量著四周的黑暗,這雙總算是有勝於無的高度近視眼屬於一個叫小強的年青人。汗珠子滑過眼角落在地上,發出一個極為細小卻清脆的響聲,但在這萬籟俱寂的幽閉空間裏聽來卻是響得嚇人。
忽明忽暗的火焰僅僅能夠照亮小強瘦弱的身軀前很小的一塊空間,矮小的背影落在甬道石壁之上。平整的石壁上齊腰高的地方砌有石槽,石槽之中滿是燈油,小強想也不想便將手中的火把伸進石槽。
“轟”的一聲響,耀眼的火光灼熱的溫度赫然出現在這黑暗的空間中,嚇得小強連連後退。石槽中火苗竄得老高,火焰如龍般在石槽內奔騰遊走,瞬間便在石壁上又加了一道火牆,將甬道一側照亮。
可就在明暗交替的一刻,小強卻被麵前的景象驚得臉色慘白牙齒打顫。
原來石壁之上畫滿了活靈活現真人般大小的彩繪人像,乍一看還以為不知何時自己周圍竟然站滿了人,自己仿佛是動物園裏猴山下的一隻猴子,被高處無數雙眼睛不停地注視著戲弄著。
過了好一會小強才緩過神來,用發抖的手擦了擦額頭上流下的冷汗,將另一側石壁上石槽中的燈油也點燃了。兩道火牆將甬道徹底照亮,整條甬道完全呈現在眼前。
這是一條根本望不到頭的巨大甬道,兩側石槽以上的牆麵全是描金彩繪的神仙畫像。有金盔金甲持戟仗劍的天兵力士、有婀娜多姿美豔絕倫的天宮玉女、有蟒袍玉帶手握玉笏的星宿仙官、有仙風道骨須眉皓然的神仙道士。或沉思或傾聽或注視或耳語或怒目圓睜或笑語嫣然或悠然自得或從容自若,竟沒有一張相同的麵孔。背後亭台樓閣層層疊翠,彩雲仙鶴龍飛鳳舞,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美不勝收的神仙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