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難道就是大名鼎鼎的乞活軍?傅熙、衛玠麵麵相覷,雖然知曉乞活軍是流民武裝,但這也太流民了吧。
陳午有些局促的搓了搓手地說道:“本不願讓二位看,怕兩位笑話,方才兩位如此禮遇在下,在下覺得公子、衛大人不是那樣的人,唉,沒辦法,窮嘛!”
陳午將軍中諸將集合起來,向傅熙、衛玠介紹道:“這是在下部將馮龍、李頭”,傅熙、衛玠一一見過。
“這是原並州馬邑縣令、原離石縣長、原平陶縣令、原原平、願靜樂、原交城、原太穀………………”
傅熙越聽越心驚,越聽越心涼、越聽越憤慨,衛玠一直麵帶微笑的臉上,也漸漸凝起了冷霜。
這些人衣著破舊,風塵仆仆、胡須淩亂的臉上透著剛毅。良久之後,傅熙朝眾人長揖說道:“苦了你們了!”
陳午苦澀說道:“沒什麼苦的,這些年轉戰南北,為的還不是朝廷,護的一方百姓,苦點有什麼打緊”
這支由官員、士人、難民組成的流民隊伍,嚴格說來應該是叫花子隊伍,竟然被稱為驍勇善戰之軍!
傅熙憤恨地想到,我應該說他們傻還是說他們傻?或者說他們大義凜然?難民逃入中原要飯,朝廷將他們驅趕回鄉,官吏逃入中原,朝廷罷了他們官位,士人逃入中原,朝廷漠視之。
他們的大晉朝放棄了他們,他們……沒有放棄大晉朝,我應該讚揚他們還是嗤笑他們?
乞活軍,在亂世乞求活命。傅熙壓抑地咬牙暗罵,司馬白癡家族!滿朝二世祖!誤國誤民!衛玠敬佩地說道:“將軍高義!乞活高義!”
流入中原乞食以來,有誰對他們說過這樣的話?隻有被各個地方驅趕,為了老弱婦孺,淪為諸王內戰前鋒,死傷無數,這一切僅僅為了一塊落腳之地,就食之所。
衛玠這番話,雖然簡單,但感人肺腑,誰曾對他們說過?眾人十分感動,陳午忍住激動說道:“有衛洗馬這番話,足矣!”
“陳將軍這是要去哪裏?”,傅熙問道,“大將軍命我等前去陳留駐紮,以防洛陽不測”,陳午說道。
傅熙點頭心想,陳留地近洛陽,乞活軍驍勇又不是荀郗的嫡係,恐怕荀郗是打著損耗乞活軍的主意,忍不住提醒道:“前不久李惲將軍退守廣宗,將軍可知?”
陳午歎道:“寧平一戰,天下震動,石勒之強,我怎地不知。同為乞活,李惲將軍忠心體國,跟我也是故舊。後來他跟隨東海王司馬越,我跟隨大將軍荀郗,東海王與大將軍不睦,我們也斷了來往”。
傅熙宛轉提醒道:“胡漢大軍壓境,將軍首當其衝,恐怕獨木難支,將軍需得小心”,衛玠奇怪地看了傅熙一眼,荀郗力量越弱,以後不越有利傅熙取而代之麼。
其實傅熙不忍心乞活軍再受什麼損失,對乞活軍這樣的軍隊來說,要自己真正做到無動於衷,那是不可能的。
陳午哪裏不明白自己滴處境,慨然說道:”胡漢入寇,河山震動,洛陽傾頹,黎民倒懸。我怎能坐視之,陳午多謝公子好意了”
大義殺人不見血,傅熙不禁歎道,也許陳午是個傻子吧,但這世界上聰明人太多了,陳午這樣的傻子太少了。
陳午朝傅熙、衛玠拱手說道:“今日與兩位相見,大慰平生,他日若是陳午不死,當在再與兩位相談。陳午軍命在身,先行一步了”
傅熙拱手說道:“陳將軍,熙臨別有言相贈”,“公子請說”,陳午道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軍乞活,勇奪虎羆威。浴血陳留守,驅胡洛陽歸。沙場雖殞命,壯誌也無違”,傅熙徐緩地念道,“臨別贈與將軍,將軍保重”。
陳午大笑道:“公子知我!壯誌也無違!告辭了”
PS:文中五律引自毛太祖《五律挽戴安瀾將軍》,稍修改了下。鄭重聲明:本人已注明引用,不承擔民事和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