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與上帝有約(1 / 1)

文/李光輝

春節前的家樂福,一對年輕情侶插入付款機前的長蛇隊。兩位七旬老太無奈道:“行啊,誰讓人家年輕、咱老哩?”小夥子雖尷尬,卻對女友、實則對全體排隊者宣稱:“咱沒那麼清高。”作得意洋洋狀結賬而去。

在這裏,清高就是教養。

二十幾歲的人群中,有教養的確遭受排斥:實惠常常離教養很遠。這使利己者得意,利人者可憐,附庸風雅者大殺回馬槍。然而美國商界有人寫過《四十歲之前幹些什麼》,說出一番不同的道理來。作者說:“人在四十歲之前幹下的一切,四十歲之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這就是老人寬容年輕人的原因:年輕人以為得到的,老人知道他正在失去。如果說清高就是不畏艱難和損失而忠誠於心底上帝的回音,那麼,無數成功者已經從清高裏獲取了無盡回報。前半生人因教養和習慣做事,後半生才懂得遵從生活的教誨做人。人生的魅力就在於,不同的年齡和階段,對同一事物的體會,竟會如此不同。冥冥中仿佛真有一個上帝。

上帝是規律的總和,是萬事萬物加減乘除的最後得數。人作為自然一分子,參與上帝的運算。要是把人生看作一門經濟學的話,這就是協約的簽訂與執行。人以自己的投入,決定被上帝加上還是減掉、乘上還是除去。

舊時常用一副對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說的就是這套投入產出的道理。一個年輕人能夠經受住上帝的考驗,把教養堅持到底,後半生的回報將是怎樣的豐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