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海滄當好踐行群眾路線的排頭兵(1 / 3)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它貫穿於我們黨的全部理論與實踐,是黨存在與發展的力量所在。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曆史階段的奮鬥曆程也表明,秉持宗旨意識,才能贏得民心獲得支持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於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形勢下,黨麵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置身市場經濟大潮中,有人喪失了宗旨意識,“為人民服務”變成了“為人民幣服務”;麵對利益群體分化,有人模糊了人民觀念,甚至出現了“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的雷人雷語;應對經濟社會轉型,有人淡化了民生情懷,對政績工程格外熱衷,對群眾“小”事漠不關心。發生在一些黨員幹部身上的貪汙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無不與宗旨意識淡薄甚至喪失直接相關。其結果是,損害人民利益,敗壞黨風政風,危及執政地位。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才反複強調,“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時代場景在變,人民期待在變,踐行黨的宗旨意識、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不僅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含義,也擁有了更高要求。“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誌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廣大黨員幹部在做決策前要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場、從群眾利益出發?幹工作時要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在為人民謀福利、呼應群眾所盼所願?總結歸納時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堅持群眾利益至上、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效果的唯一標準?隻有常懷自省自查之心,我們才能時刻保持正確航向,做出群眾滿意的政績。

“不等不靠、早做早改”。去年年底以來,廈門市海滄區在全省率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先行活動,梳理推進了十六項工作,以“朝陽行動”等一項項“為民務實清廉”的活動為依托,海滄幹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服務企業蔚然成風。

四問自己

把脈群眾感情“缺失症”

自問即自省,海滄幹部一日三省吾身:“為什麼辦了很多實事,但群眾還不是太滿意?”“為什麼通訊發達了,但與群眾的距離卻疏遠了?”“在職的幹事創業怎麼做、為了誰?”“現在的發展成就哪裏來、依靠誰?”………從年初開始,一個被稱為“四問自己”的思想大討論,在海滄掀起,“自省”已成為海滄幹部的“必修課”。

“當好跨島發展排頭兵已經成為海滄廣大黨員幹部的共識,但是,群眾意識、服務意識等方麵仍然存在差距。”區發改局局長楊文與眾多黨員幹部一樣,經常“四問自己”,他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黨員幹部的心聲。

變“無會周”為“落實周”、“80後”年輕幹部積極加入“無字書”俱樂部,走基層、訪一線、聽民意、解民憂、破難題,是海滄幹部“四問自己”轉化為具體行動的生動實踐。每逢周末,海滄“無字書”俱樂部成員進村入戶,與基層一線負責征地拆遷的幹部結對子成師徒,學做群眾工作,實現“知識學曆”向“工作能力”轉變。選派年輕幹部到一線協助征遷工作,是海滄區踐行群眾路線教育的實踐載體之一,讓幹部更加深入了解被征地村民的訴求,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