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東岱嶽區馬莊鎮:創新黨建品牌推進科學發展(1 / 2)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馬莊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區委相關精神,緊密聯係鎮情實際,按照“鎮級抓黨建品牌,村級抓黨建名片”、“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總體思路,精心組織、認真謀劃、不斷創新,實施了陽光黨務工程、製定了黨建巡查製度,開展了五訪五問三解決、村級重點工作點評等各項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抓班子、強隊伍,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萬事人為本。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解決農村諸多矛盾,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人、管好人。

1.多渠道選用人才,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我鎮深入實施“領頭雁”工程,按照“選好一個人,帶好一班人,致富一個村”的思路,拓寬選人視野,突出將政治素質高、致富帶富能力強的外出創業能人列為村後備幹部進行重點培養,我們先後選拔了6名創業能人回村任職。吳新村黨支部書記張水泉上任後實施了舊村改造工程,新建住宅樓兩棟,建築麵積達1萬平方米,當年為村級增收100多萬元,使村級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回村任職的能人還有鵬程集團總經理彭娟、馬莊利民自來水公司宋月文、北蘇村房地產老板敬立平等,他們回村後用無私的奉獻精神、靈活的商業頭腦在短時期內使村莊大變樣。

2.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幹部素質和能力。馬莊鎮每年都組織多次幹部培訓。今年投資10多萬元,舉辦了4次培訓班,累計集中培訓時間30餘天,邀請了山東省教育學院心理學專家徐勝三教授、李甲奎教授,山東大學邢占軍教授,以及市、區黨校專家、有關部門領導等為幹部授課。還先後組織鎮村幹部到諸城市等地實地考察學習,使廣大農村幹部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拓寬了思路,為他們在農村城鎮化、社區化建設中大展宏圖奠定了基礎。

3.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製,建立起激勵村幹部幹事創業的長效機製。“績效掛鉤、聯績計酬”、鎮村幹部雙向交流、“雙星級”管理、“人文關懷”等製度的實行,解決了村幹部經濟上沒“甜頭”、政治上沒“奔頭”、離職後沒“靠頭”的狀況,實現了績、獎、懲、責、權、利相統一,從源頭上激活了農村幹部隊伍,變“要我幹”為“我要幹”。2009年12月份,我們按照中組部、省、市、區組織部門的要求,落實了村黨組織書記待遇不低於當地2007年人均收入2倍以上的要求,村黨組織書記平均補貼達到萬餘元。進一步增強了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4.實行黨員量化積分考核,激發黨員發展能力。為進一步激發全鎮黨員幹部投身發展、服務發展、引領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鎮黨委製定了《馬莊鎮黨員分層量化積分考核管理辦法》,對全鎮1600多名農村黨員實施分層量化積分考核:將全體黨員劃分為四個層次:村“兩委”黨員幹部、村民小組長、會計等有職黨員、60周歲以下無職黨員、年齡60周歲以上有活動能力的老黨員;將考核項目分為素質提升、帶頭創業、維護穩定、義工服務、結對幫扶、生態建設六個項目,對每個黨員進行積分評定,表彰先進、教育後進,通過這項措施,廣大黨員充分發揮了創業致富帶頭、服務群眾帶頭、發展村級事業帶頭的骨幹模範作用。

二、建機製,抓載體,促進黨建工作上檔次、創特色

製度作保證,載體建平台,是確保黨建工作整體推進的有效措施。為此,我們突出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實施“陽光黨務”工程,架起幹群連心橋。我們編製了包含村級重大事務決策流程、發展黨員六步流程、鎮領導幹部通訊錄、鎮政府主要職能部門通訊錄、村“兩委”幹部通訊錄等內容的“陽光黨務手冊”,由鎮政府出資印製了1萬多冊,由村幹部挨家挨戶發放到群眾手中。在各村設立“陽光意見箱”,專人負責整理和向村黨組織彙報。建設高標準的村級黨務公開欄,民意答複專欄,建立“陽光黨務直通車”,規範黨務公開內容。鎮裏通過設立“陽光熱線”電話、“黨委書記郵箱”、陽光黨務工作室,加強對黨務工作的管理監督。“陽光黨務”工程實施以來已接聽群眾電話150多次,全部24小時內反饋信息,多數問題得到了現場解決。群眾意見得到了及時的表達與反饋,形成了不斷循環的雙向交流工作機製。架起了黨員幹部和群眾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