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是我的第一本書,也可以說是我的初戀。
關於書名“清平樂”三字,雖是借用了詞牌名,可書名的本意卻更側重於它文麵上的另一層意思,這也是我在《清平樂》一書中著重了筆墨想要點出的,即為亂世之安樂。(說到此處,想起某喂將李煜的《清平樂》弄來送給了我)
這本書融入了我許多的心血,雖然從楔子的著筆到後記的完成,用時隻有七月有餘,期間也有一段時日是在斷斷續續的進行創作。可是全書的構思以及靈感的捕捉卻足足消耗了兩年的時光。
那段時間裏,我從圖書館中幾乎借閱了同那個時代相關的所有書籍,腦海中浮現的也全部都是書中每一個角色。
看著他們一個個出現,他們的形象也在我的腦海中逐步完善趨近飽滿,雖然彼時我的文筆還不足以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全部寫出,可哪怕隻是些微的捕捉我都會急急忙忙用筆將他們全部記在本子裏,生怕隻是轉身的一瞬他們就會悄然溜走似地……
《清平樂》是一本曆史小說,構建之初,我隻好在本子上碼出一條時間線,辛辛苦苦的將腦海中的他們沿著時間線逐個逐個放了進去,這樣的工作無疑是很累的,因為哪怕隻是一個配角的插入,興許就會突然發現了整個故事的不合理性。
創作過程之初,發生了一件尷尬的事,而這件事也使得我在寫前四十章時頗為誠惶誠恐。其實這件事說來也很有趣,不妨同你們一起分享分享。
《清平樂》成書之前是有大綱、時間線以及人物簡介的,之前也已說過,然而這在本子中占據了偌大篇幅的大綱描寫以及世界構造並著上一代的那些恩怨情仇,碼字之初,我發現我隻用了區區幾千字就將它們全部敘述完了,也是在那一瞬,我感到了些許的無措,因為按著我的預期,被我幾千字一筆帶過的那些故事本該也是精彩絕倫的,可它們就這樣寫完了……
一方麵我在為書中那些被我一筆帶過的人物扼腕惋惜,因為他們在我的腦海中是那樣的多姿多彩,另一方麵我又感到惶恐,因為我已然不知後麵的故事我會進行到何種程度。
期間我有想過重新返工,然而最後還是決定繼續往後創造,畢竟故事的主線是從青竹同蘇欒二人相遇開始,假若真的要從二十多年前父輩的恩怨開始細細描寫,屆時這本書將無法避免頭重腳輕。
此書畢竟是我的初戀,因此也沒有抱著拿之練筆的想法,而是掏空了心思想要將我心中最美好的那個故事用我的文筆敘述出來訴與你們。
我給《清平樂》的定位是曆史類小說,因為它有著曆史類一流中該有的沉重與嚴謹。然而興許是因還未正式邁入社會,並未被那些本該接觸卻尚未接觸的社會黑暗所影響,再加之身邊益友二三,我在賦予《清平樂》關於曆史沉重的同時卻同時給了它另外的一種輕鬆。
我知道這樣說或許會有些抽象,打個比方,有些厚重的曆史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心頭似被壓了塊重石一般讓你透不過氣來,然而《清平樂》卻不會,因為期間我一直試圖調節著整本書的情緒波動,盡管我也不知道這樣做的利弊究竟應該如何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