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3)

收入這套中國鄉土小說叢書中的三位中國大陸作家李佩甫、劉醒龍、何申的中短篇小說集的書稿,放在我的案頭已經很久了。一篇在讀者的閱讀上多少能起些導引作用的序言,應該是在全部讀完這三部書稿之後,才能寫得比較切實中肯的;但由於時間的限製,我隻能從這三本集子中每本依目錄順序選讀頭三篇,就這九篇已讀過的小說和作家的風格談一點管見,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李佩甫是從河南中原大地的田野深處走出來的一位認真而執著的作家。他的小說,以剝露農村生活的真麵,盡顯筆下人物的妍媸,運思幽深,立意孤峭見長。鄉土小說這名目並不能範圍住他的創作畛域,因為他也能寫城市。但即使他寫到城市,他的憂憤的,有時甚至有點慍怒的眼光,也往往是從田野這個參照物上折射出去的;更不用說他那些描寫農村生活和人物的小說中沉沉堆跳動著的鄉土血脈和鬱盤著的鄉土情結了。

就我這次讀過的《敗節草》、《黑蜻蜓》、《無邊無際的早晨》這三篇小說而論,最便於我們一窺作家的鄉土情結而且透餺出了些許自敘傳色彩的小說,不能不首推《黑蜻蜓》。這篇小說從一個長大後成了作家的小髒孩子的童年回憶展開敘述,把一個一生隻知勤勞苦做,耳聾心不聾,人窮誌不窮,言寡情不寡的普通農婦二姐的形象,活脫脫地刻畫出來了。那個似乎成了精氣的緩緩移動過來的大草垛下用細腿支撐著的8歲的小妮子;那個日子過得艱難,人又撐得極大,十幾年不到姑家走親戚,送禮一出手就是半扇豬的死妮子;那個也有著自己青春的秘密,在鞋底上繡著黑蜻蜓,有主見也有情義的女孩子,那個為國家奉獻了兒子,把老式織布機使用到坍塌破碎為止,隻活了47歲的農村婦女;這一個個影像在我麵前交混疊印成一個無聲無息卻形神畢現,無怨無悔卻情義兼備的二姐形象。這個人物是深深地浸潤在作者的感情裏的。當小說裏我的新婚妻子訝異於二姐衣領上的虱子並流露出避之唯恐不及的神色時,我不禁對城市女人的淺薄和挑剔憤然而斥了。在這裏,二姐的存在,成了我生命中的根基,成了我的社會倫理熱情和道德感的一種觸媒。在這篇小說中,隱伏著一條通向李佩甫的心靈世界和創作心理的秘室的可靠通道。

而且,《黑蜻蜓》也豐蟾地展示著這位作家湛深的觀察力和曲達的表現力。試讀二姐的未婚夫借別人的一身新的藍衣服來相親的情景和二姐退錢卻留下紅紙包兒的描寫,是多麼有力而蘊藏豐厚啊。這個情節和後麵二姐一家人穿上自己縫製的一色藍,組成藍色小分隊到姑家參加我的婚禮的場麵,形成了絕妙的前後呼應,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實在是神來之筆。一斑可窺全豹。即使在藝術上,《黑蜻蜓》也無愧為李佩甫的代表作的。

當然,如果就情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人物性格的社會生活內涵,作品的社會意義而論,也許有的讀者會更喜歡《敗節草》和《無邊無際的早晨》。這兩篇小說有一個共同點,即都著力於刻畫那種從中國農村多年來的滄桑變幻中曆練出來的、帶點賊氣和戻氣的農村幹部形象。李金魁也好,李治國也好,他們都是從極度貧窮的鄉野底層掙紮出來,迂回地在所謂仕途上攀援上來的。

中國農村蹣跚前行的步履和生活變化的脈動。劉醒龍實在是很能講述故事的。他把隻有小波小瀾、有驚無險的農村基層工作和平淡無奇、瑣碎零亂的農村口常生活,組織成了懸念迭起、興味無窮的套中有套的故事,吸引你不嫌絮叨地讀下去,從有些神思不屬到終於全神貫注,欲罷不能,這裏有著怎樣的魔力呢?我想,首先是由於對生活內情的了解之深而給出的新鮮感。使我們一聽就會拊掌稱善的治鄉良策比如翻修校舍,興辦鄉村企業之類原來也會在一定條件下變為秕政;而讓我們一提起來就蹙額歎息的鄉村幹部催征逼討的強硬粗暴,在某種境況下卻又是以邪製邪的有效辦法;在—般情況下需要競爭競選上任的村幹部,在特殊情況下也會來一次集體大逃亡;而往往是麵和心不和的鄉書記和鄉長的關係,在安樂和高天元的故事裏,卻是如此配合默契、心領神會。在這些出乎意料、略帶荒誕的故事的進展中,我們看到了真實的農村生活,真實的農村工作。正因寫實,轉為新鮮,這真是小說藝術的不可移易的鐵則。其次,這篇小說吸引我的,還有安樂和高天元這兩個一新一老的鄉幹部身上那種真的人的活氣息。年輕的安樂的機敏善悟和他對高天元的善解人意的嗬護,他的果斷處事和柔情繾綣,他的上進心和幽默感,都描寫得恰到好處;而高天元的奇特的被默許的重婚生活,他的偽造車禍的狡智和痛斥在外遊哥們的氣勢如虹,無可辯駁,也寫得人情人理,或脈脈含春,或虎虎有生氣。最後是作者對鄉村生活的那種樂天的也不回避矛盾的態度,這大概也是中國最大多數讀者所樂於接受的。鄉路上是有雪,也許還有深的雪坑,但已經有像安樂、高天元、畢建成這樣一些踏雪而行的早行人,雪是會化的,路是會拓寬、延展的,生活在遲緩而迂曲地進步著。這不正是中國整個的現實的縮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