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如果21世紀末海平麵真的上升1米的話,就足以淹沒天津地區平原、江蘇省的河口地區。如果海平麵再升高些,江蘇省就會有更多的地區和一些海濱城市變成海洋,長江口有可能退至現在的鎮江段,真的出現“水漫金山”的景象。
有人計算,在大約幾個世紀以後,海麵的上升將達到3~5米之多,到那時,我國的大部分沿海平原將淪為澤國,甚至北京也將變為一個沿海城市。
專家們指出,我國沿海地區人口稠密,開放城市和新興的工業城市大多集中在海岸線上,城市工業基礎設施、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大都處在低窪帶上。近年來,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包括毗鄰沿海地區的蘇、錫、常等城市群,相繼發生大麵積的地麵沉降,今後海平麵上升幅度較大的地區,又基本上屬於沿海開放城市等地區,由此可見其後果的嚴重性。
在海平麵上升的災難麵前,沿海居民正麵臨著十分嚴峻的兩種選擇:要麼從海岸撤離,要麼擋住海水。
20個世紀以來,人類在征服海洋鬥爭中似乎獲得了一種信念,即人類的智慧可以駕馭任何一種自然力,其中有著“低窪之國”之稱的荷蘭可謂是向海洋主動挑戰的英雄,他們精心維護的數百千米的堤壩和天然沙丘使低於海平麵一半以上的國土免遭海水的吞噬。
美國正花費高達320億~3090億美元加固加高防波堤、牆,修建新的堤壩以對付海平麵上升1~2米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並停止在海岸線建立新城市及工業、旅遊、療養設施和海濱低窪公路。
由此看來,這些經濟雄厚的國家和地區也是在全力為防止海岸性災難而製定了行之有效的防護計劃和措施,表明了他們無意撤離海岸的決心。
不久前,出席中國海平麵變化及對策座談會的專家一致建議,作為發展中的中國,不能聽任海平麵上升災難的擺布,為了使海平麵上升的可能性大大縮小,從現在起,就要教育人民增強海洋意識,樹立防災觀念。要根據中國國情,貫徹以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沿海城市要盡量減少開采地下水,搞好回灌,以減輕減少地麵沉降;在重點地段建築防護堤壩預防海水入浸;在地勢低窪的岸段新建工程要考慮海平麵上升的防範措施,加高起始高度。專家們還一致提議,因海平麵上升可能被淹沒的地區,從現在起要盡量避免將沿海低地作為新的經濟開發區或高技術開發區。據報道,泰國、印度等國政府和組織大都采取放慢發展本國經濟的應急措施,製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