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鄉鎮企業的曆史與發展現狀
(一)鄉鎮企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鄉鎮企業出現於50年代後期,當時是指小鋼鐵、小煤炭、小農機、小水泥和小化肥等社、隊辦的“五小工業”。60年代即已突破上述範圍,形成了以支援農業為主的農機修造、煤炭、冶金、化工、建材、輕紡等行業俱全的社隊企業體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城鄉經濟體製改革的逐步展開,鄉鎮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如果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製是農村經濟在偉大的曆史性變革中邁出的第一步,那麼,取消統派統購製度,以促進農村生產結構的調整,發展鄉鎮企業,則是這一偉大變革關鍵性的第二步,它具有極為深遠的曆史意義。截至1989年底農單部的統計,我國鄉鎮企業總數已達1750萬餘家,從業人員達9200萬人,總產值相當於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鄉鎮企業的特點
鄉鎮企業有著與大、中型工業企業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鄉鎮企業多是本著自力更生、土法上馬、就地取材、因陋就簡的原則建立起來的。
2.生產設備簡陋,不配套,生產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缺乏必要的衛生防護措施。
3.由農村轉到工廠的新管理人員多,他們缺乏勞動衛生知識和科學管理經驗,往往隻重視生產,對粉塵、有毒有害氣體和其它物理因素等引起的職業性危害認識不足,從業人員常受到職業危害的威脅。
4.部分國營大、中型企業,常把無衛生防護的有害的塵、毒作業,如石英、石棉加工,鉛、苯、汞、鉻等有害生產作業,轉嫁給鄉鎮企業,這也是造成鄉鎮企業勞動條件惡化的原因之一。
5.鄉鎮企業勞動衛生和衛生防護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專職的衛生和工程人員,衛生和工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都很差。
(三)鄉鎮企業的職業危害
調查資料表明,我國鄉鎮企業中約有40%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因素,其中包括灰塵、有害氣體、髙溫、噪聲和射頻輻射等。
二、鄉鎮企業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綜合評價方法
(一)概述
鄉鎮企業職業危害防護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技術手段,合理組織氣流,控製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有害氣體,改善生產環境和大氣環境,使之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和排放標準的要求,保護職工和居民的健康,減少大氣汙染。
為更有效地、經濟地達到衛生防護的目的,必須根據各行業生產工藝的特點,設計選擇最優的防護措施。考慮到不同的生產設備所逸出的塵、毒氣體的濃度、溫度等各不相同,應針對不同工藝特點和塵、毒氣體性質選擇相應的措施和設備。為采用科學的方法,在諸多可供選擇的防護措施中,優選出最適合鄉鎮企業采用的技術,使麵廣量大的鄉鎮企業存在的職業危害控製,走上宏觀指導的軌道,特別研究了綜合評價方法,為製定解決職業危害問題的政策性決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實踐證明,鄉鎮企業的防塵防毒屬於多層次、多因素、多目標的綜合評價係統,必須采用定量指標判斷與綜合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環境工程和勞動保護技術措施進行係統的分析,才能收到顯著效果。為此,選用了定量的科學分析方法一一係統工程作為綜合評價的基本方法,應用目標預測法,圍繞達到防塵防毒,保護勞動者健康的總目標,對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緊密結合了我國鄉鎮企業的現狀,是一項多準則的綜合評價決策係統。
(二)評價內容與方法首先設計基本模式,如圖1所示,按照模式逐步完成鄉鎮企業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的綜合評價。
1.工廠防護措施調查與分析
在廣泛的現場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各生產工序及生產性塵、毒的種類的不同,分別對各汙染源製定防護搰施,並由此確定各項評價項目。
2.決策樹的建立
即是設計可供選擇的防護技術措施備擇方案。
在對國內鄉鎮企業防護現狀廣泛調查的基礎上,總結各企業行之有效的經驗,結合國內外發展的趨勢,由工程人員設計,有經驗的專家審訂而建立起各評價項目的備擇方案,它覆蓋了衛生防護技術的最低要求直至較高水準的廣域區間。
3.目標樹的建立
即是確定用來判斷,比較技術備擇方案的具體化標準評價準則。
評價準則選取的準確性全麵性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決策人對備擇方案的評判,從而影響評價的最終結果,因此,評價準則的選擇應特別注意符合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各評價準則間相互獨立;
準則樹層次不宜過多;
準則個數盡可能簡化。
此外,準則樹一般應能體現出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技術效果和管理效能等基本方麵的評價標準:即準則評估方案的預評估
收集意見:考慮到評價準則的屬性中同時包含了諸多確定性因素和不確定性因素,因而選用特爾菲法收集專家的意見。專家意見的表述(即評分方法)采用擴展的兩兩比較法。
特爾菲法是征詢有關專家意見,對專家意見進行統計處理,歸納和綜合,使之逐步收斂,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方法。該方法能對目前及發展中的各種非確定性事件做出概率估計,具有匿名性和收斂性的重要特征,適於進行多因素試驗分析,因此提供了多方案選擇的可能性,使用特爾菲法時,應注意到由於不同職業的專家的工作經曆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均有所差異,對評分會產生影響,所以應選擇若幹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評分。
兩兩比較法就是在有幾種對象時,作出以兩種為一組的全部組合,然後,對所有這些組合由決策者作優劣或大小等擇一式的判定,將其結果經過統計處理,最後決定出這幾種對象的相對感覺尺度。當決策者的定性判斷與定量的數據相結合時,則成為擴展的兩兩比較法。這種方法既能反映被比較方案的優劣性,又能反映優劣的程度。
4.方案的效用評估
采用效用決策評估方法,借助效用理論中的“五點評估法”實現方案的效用評估。
方案的預評估是在不同準則下,備擇方案相互比較時得到的方案相對優劣的得分,是方案自身性質的體現,含有某種不確定性,不能反映決策時的優先順序,因此必須將其轉化為效用值,才能代表方案的決策者心目中的價值。
評價準則的權重
仍然采用“兩兩比較”的特爾菲專家評分法,對評價準則的重要性進行評分,用謝菲統計數量化方法對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再將統計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得到了表示評價準則相對重要性的數值一一權重。
(三)小結
本節所述之綜合評價方法,改善了多年來以單項指標(粉塵濃度或除塵效率、排放濃度等)評價衛生工程防護措施的方法,通過專家組分別評分,然後對分數進行一係列統計學處理而達到綜合的目的。這種方法避免了個人偏見、興趣、專長的局限性和從事專業的局部封閉性,充分體現了專家組的群體智慧、群體決策能力和效果,體現了由此帶來的環境、社會、經濟諸方麵的綜合效益。綜合評價擴展了預估評價的前景,肯定了在麵廣量大的鄉鎮企業中經過優化的預防措施的效果,從綜合效益的分析上否定了該領域沿用的不夠成熟的技術,從而杜絕了在廣闊領域中造成浪費、耗能、耗時等諸種弊病,為解決鄉鎮企業勞動衛生與職業危害采取對策與服務、實施幹預打下了基礎。
三、鄉鎮企業各類粉塵作業適用的防護措施與評價
鄉鎮企業粉塵產生源主要存在於建材行業的水泥廠、石棉廠、采石場、大理石廠、玻璃廠、油氈廠;冶金行業的耐火材料廠;化工行業的磷肥廠、氮肥廠、炭黑廠;機械行業的鑄造廠;輕工行業的石英粉廠、陶瓷廠、石料雕刻廠、角梳廠、鞭炮廠等,其中以水泥廠、石英粉廠、石棉廠、陶瓷廠、玻璃廠的粉塵危害在鄉鎮企業中最為突出。采取科學的態度,對這些行業進行強化對策研究,通過係統分析以往防塵技術措施失敗的原因,進行優化設計,為鄉鎮企業提供適用技術並對之綜合評價,才能使鄉鎮企業粉塵作業工廠職業危害得到切實的控製。
(一)水泥廠
1.係統分析與優化設計
鄉鎮水泥廠從原料開采、破碎、烘幹、生料粉磨、燒成、熟料粉磨、包裝到連接各工序的物料輸送等整個生產過程,都極易產生大量粉塵。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製,不僅車間內粉塵彌漫,勞動條件惡化,危害工人健康,還會因諸生產設備排出大量粉塵而嚴重汙染大氣環境。因此,必須根據鄉鎮水泥廠生產特點,對水泥生產中的產塵源一破碎、粉磨、烘幹、煆燒及包裝等設備,采取防塵措施進行控製。鄉鎮水泥廠防塵係統如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