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限製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有三個階段:防腐、消毒與滅菌。
防腐指的是防止或抑製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用於防腐的化學藥物我們稱之為防腐劑。消毒則是將物體上的致病細菌殺死。而滅菌是指將所有的微生物都殺死。三者沒有明顯的界限,即使對於同一種化學試劑在濃度低的時候是防腐劑,在濃度高的時候也就成為滅菌劑了。
1.物理消毒滅菌法
在熱力滅菌法方麵,高溫對細菌具有明顯的致死作用,但細菌芽胞對溫度的抵抗力較繁殖體強。
其一,幹熱消毒滅菌法。
焚燒:直接點燃或在焚燒爐內焚燒,適用於廢棄物品或動物屍體等。
燒灼:直接用火焰滅菌,適用於微生物學實驗室的接種環、試管口等的滅菌。
幹烤:利用幹烤箱滅菌,一般加熱至160~170℃經2小時,適用於高溫下不變質、不損壞、不蒸發的物品。
其二,濕熱消毒滅菌法。
巴氏消毒法:用較低溫度殺滅液體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保持食物中不耐熱成分不被破壞的消毒方法。目前廣泛采用加熱到71.7℃,持續15~30秒鍾。
煮沸法:一般細菌的繁殖體5分鍾就能被殺死。此法常用於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高壓蒸汽滅菌法: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滅菌方法。當蒸汽壓力達到103.4千帕,溫度為121.3℃,維持15~20分鍾,即可將包括細菌芽胞在內的所有微生物殺滅。此法常用於培養基、生理鹽水、手術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溫、耐濕熱物品的滅菌,是醫院使用最廣的滅菌方法。
高壓蒸汽滅菌器內冷空氣的排出程度會影響溫度的升高,而消毒物品的包裝、放置等也會影響消毒的效果。
其三,輻射殺菌法。
波長為200~300納米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其中,以波長265~266納米的殺菌作用最強。
紫外線殺菌的原理是這樣的:紫外線作用於DNA,使一條DNA鏈上相鄰的兩個胸腺嘧啶共價結合而形成二聚體,從而幹擾DNA的複製與轉錄,導致細菌的變異或死亡。
紫外線由於穿透力較弱,所以隻能用於手術室、傳染病房、細菌實驗室的空氣消毒,或者用於不耐熱物品的表麵消毒。
其四,濾過除菌法。
濾過除菌法是通過物理阻留的方法將液體或空氣中的細菌除去,以達到無菌的目的。所用的器具是濾菌器,目前常用的是薄膜(孔徑為0.22微米)濾菌器。
液體濾過法主要用於一些不耐高溫滅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等的除菌。空氣除菌是通過初、中、高三級過濾器,除掉空氣中0.5~5微米的塵埃微粒。細菌通常附著在塵埃上,濾過了空氣中的塵埃,也就清除了細菌。
凡在送風係統上裝有高效或亞高效過濾係統的房間,一般統稱為生物潔淨室。生物潔淨室在醫院裏可用作無菌護理室和無菌手術室。
2.化學消毒滅菌法
化學消毒劑一般對人體組織都有害,隻能外用或用於環境的消毒。消毒劑的主要種類有高效消毒劑、中效消毒劑和低效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