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秦家要將家裏上好的土肥水澆田地出佃,尤其是聽了秦老爹提出的在理要求,同寬厚的佃租分成的情況之後。 WwWCOM
饒是老舅公,都打心底有些心動的。
老舅公家裏頭雖然從來沒有佃過田地耕種,可他也是十裏八村有頭有臉的人物,常在世麵上走都的,市麵上的大致行情還是知曉一二的。
出佃田地,主家出田,佃戶出力,這本就是經地義的事兒。
而在崇塘或是蓮溪來,佃租基本上是以二五分成為主的。
這是南地普遍存在的分租形式和基本的比例,卻是要比北地略少一些的。
但落到實處,因著因人而異和因地製宜的緣故,佃租在此均分的基礎上,其實也是各有變通之處的。
比如,有的主家佃戶會提前議定每年的糧食柴草俱是顆粒均分清楚,有的主家佃戶則會在均分的基礎上,再按年主佃兩家輪流提供籽種,有的則是佃戶出種出牛,收獲之後主佃兩家糧草均分,有的主家則會提出去除籽種田稅後,主佃均分……
還有的因著佃種荒地的緣故,主家會特別容情,言明開種的頭一年,不分糧草,第二年上一九分成,第三年上二八分成,第四年上三七分成,而到了第五年上,荒地已經開種成熟了,自然就要按著常例來均分清楚了。
不過不管以上佃租如何變通,到底俱都沒有脫離開二五分成的比例,已經可以算是比較厚道的主家了。
而作為不但要看吃飯,還要看人吃飯的佃戶來,若能碰上這樣的主家,也算是走了高運了。
而實際上,如今好些個主家真是極盡奸詐,真是想盡一切辦法從佃戶身上榨出油來的。
壓低佃租這是最為直接的。
卻不是明堂正道的因著佃戶住著主家房舍,或是用主家的牛、種耕種的緣故,也不是所種作物耗工費力的緣故。
而是直接愛種不種。
不過更多的還算要點子臉麵,卻是用盡巧。
比如,按著常例,主家納租一般都是隻納秋禾的。
像是麥、豆、油菜這類冬播種的春花作物,通常都是不消納租,都歸佃農自有的。
可偏有一些個主家,既要收米租也要收麥租豆租的,甚至於隻要他家地裏種出來的,管它甚的,俱是一樣的按產物交租,有的還能略有折讓,有的卻是半點不肯容情的。
不容情還則罷了,有的主家更是打的好算盤,眼珠子盯著行情轉,每逢銀錢有所增值的時候,還會要求佃戶將租糧甚至柴草的都折成租金來納租。
更甚的,還有主家要求佃戶提前交納押金的,俗稱就是“扯手”,佃戶隻有在交清扯手之後,方能上田種地。
還有些主家,雖在簽訂佃契之前就會約定好豐不增,歉不減。
可實際上,事到臨頭,到底還是增者多,減者少的。
而佃戶遇上災年的,日子本就艱難無比,再碰上這樣的惡霸主家,卻也隻能鼻子一捏。
沒辦法,誰敢同主家硬來,哪個不怕被主家奪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