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現成的人手,先就派上了用場。
秦連熊這個一貫能會道交際頗廣的自然得為執客,到時候會領著幾個早已打過招呼的親友專事接待過老吃喜酒的賓客們,還得負責接送一幹如姚家老太太這樣上了年紀的大賓;特地告假回來幫忙的秦連豹一人兼著內外賬房,婚禮之中的一切財物管理開支都得找他,禮金喜簿也是由他謄寫管理,暫且看來卻是綽綽有餘,賬目靈清一文不差;秦連龍則是管了廚房,專門負責協調管理廚房采買事務;秦連鳳則會帶著明兒開始休假兩的一串兒子們專門負責跑腿打雜。
而一場婚禮下來,喜宴的開銷也好,耗費的精力也罷,通常都是占了大頭。
尤其是女家,花轎一起,不比男家拜堂鬧洞房的熱鬧,也就隻剩下喜宴了。
所以秦家不但特地請了喜鋪的人來家搭了喜棚,支起了足有兩丈多高的杉篙架子,把整個前院都罩了起來。
又自己動手在後院搭了整排的廚棚,新砌了三五大灶,確定了之後幾所有的喜宴、待客宴,還有入廚宴、謝忱宴的規格菜色,還往菜行肉鋪下了訂單。
又按著慣習,分門別類的設了采購、造廚、司茶、安席、請客、上酒等等分工。
旁的不,光是一個廚房,往下又設有白案、紅案、燒水、煮飯、燒火、洗碗、劈柴、擔水等等人馬。
都是找的村裏或是隔壁漏鬥灣的鄉鄰,既是秦家有把握找上門去的,便是關係素來密切的,再加上這會子正值農閑,自然就沒有拒絕的。
也有自己主動找上門來想要幫忙的,比如漏鬥灣之前給秦家幫過工的一些鄉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聽秦家辦喜事兒,自是缺人手的,主動過來搬搬抬抬的打下手,秦家自然也是歡迎的。
這也是鄉間常有的事兒,從來都是你幫我,我幫你的。
可這樣禮儀繁多、場麵浩大、人員繁雜、花費巨大的一場婚事,還有這麼少三四十人的執事團隊,如何組織、如何調停,如何協作,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讓主家不花冤枉錢、讓親家賓客滿意,把喜宴辦得讓人稱頌,就都落在了總管的身上了。
卻是特地請的老舅公為總管,全權安排、處置婚禮的相關事務。
畢竟老舅公以往就沒少給人做總管,見多識廣又懂得婚嫁禮儀,深諳人情世故接人待物之道,十裏八村的都認得,威信也高,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而老舅公也當仁不讓,早早的就按著秦家的意思將諸事安排開了。
至於這些個幫忙執客,俱是半個月前就已是定了名單並挨個兒的通知到了。今秦連熊又挨個上門正式通知了一遍,晚上就會招待所有執事吃入廚宴。
吃了入廚宴,由老舅公分配了事項,這場婚禮也就真正開始了。
隻為著晚上的這頓入廚宴,闔家俱是忙得腳不沾地,就連許氏都挽起衣袖過來給羅氏妯娌打點廚下。
倒是隻有花椒香葉兩個的最為清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