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芒種(2 / 2)

“兒拔秧大兒插”,正是寫照。

不過在花椒看來,蒔秧蒔田對於這些個子而言,或許並不是一件苦差事兒,而是難得的樂事兒。

開了秧門,邊星子尚未隱去,蒔田人已是挑著秧籃走在了窄窄曲曲的田塍上,扁擔吱吱作響。剛破曉,就能看到田裏一撥人在拉秧繩,又一撥人在挑秧拋秧。

拉秧繩亦是技術活兒,兩人分別把住田畝的兩頭,對視角,不能拉斜了,麻繩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

拋秧看似雜亂無章,其實也內含規矩。要根據一把秧大概所能蒔到的空間來拋,才能省力省時又省工。

花椒家的幾塊大田離家俱都不近,花椒隻能跟著送飯送茶的伯娘姐姐們,或是下學家裏的子們去田裏看一遭。

秧繩拉好,秧苗拋好,剩下的便是蒔秧了。

挽起褲腿,光腳下田,就同打拳一樣,手眼身步都要到位。左手握秧把,右手解開捆紮秧把的稻草並分秧,右手的拇指食指夾住四五根秧苗,彎腰把秧苗插在水田裏。一排正好插六叢,每叢約離六七寸。

彎腰弓背,腳步後退,又輕又穩,泥漿從腳下出連續規律的“嘰咕、嘰咕”的聲音。

秧苗插入泥土中,秧根務必又直又順。因著正值夏季高溫,太淺了是要燙死秧根的,不妨略深些,而順則是為著轉青快。

家裏的叔伯們都是蒔秧的好手,就是特地告假回來農忙的秦連豹蒔起秧來也是蜻蜓點水,橫平豎直。

至於請來的忙工們也多是在秦家幹了多年活計的行家裏手了,動作嫻熟,分秧拿捏得當,下秧度迅,行列間距控製精準,縱橫交錯,勻稱漂亮。

秦老爹一壁蒔秧,一壁手把手的教導著下學回家下地幫忙的子們掌握要領,又把下頭幾個的扔到一旁拉秧繩之外的田地角落裏練手。

花椒也牽著香葉跟過去瞧,就見幾個子的心思卻不在蒔秧上,心有旁騖,一會兒五堂哥拍死一隻吸在腿上的螞蟥,流了一攤的血,一會兒四堂哥捉了一條泥鰍甩上田埂叫花椒香葉接著,把捧著桑葚正吃的滿嘴黑紫的香葉唬的連連後退,差點跌落在田裏。

丁香跳了出來,聲數落道:“你們瞧瞧,都把地趟成什麼樣了,你們都是水牛嗎?”又指著他們蒔的秧苗分配的不均,行列更是不均的秧:“就像水蛇過河似的,明一準兒連根都要浮起來,要你們有什麼用!”

四堂哥五堂哥就起哄:“你行你來啊!”

丁香果然脫了鞋襪放在一旁,挽起褲腿,下了田。

倒不是被兄弟們激的,而是她早就心癢難耐,想要試一試了。

回憶著之前秦老爹教導的動作,慢慢蒔秧。

香葉瞪圓了眼睛站在當地不敢動,花椒卻已偷偷摸摸地脫了鞋襪,挽起褲腳,坐在田邊,把腳丫子伸向田裏。

隻腳趾頭剛剛沾上泥水,已是快縮了回來,這才知道這秧田裏的水溫可不是一般的燙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