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經濟(2 / 2)

畢竟這年頭的冬可不比前世,哪有那麼多的反季節蔬菜的,這白芹的價格不得還要遠遠高於自己的預想……

花椒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她的夢想就是賺錢,好叫全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常抱青雲之誌,莫但求田問舍。

深知白芹經濟價值的花椒早在看到水芹的一刹那,已經盼望著能夠依靠白芹來家致富了。

而家裏的這些個長輩們回味著白芹雋永的清新餘味的同時,也都沒有閑著。

有的關心芹菜的種收時間,有的詢問芹菜的壅製技藝……

畢竟大多都是崇塘這樣的物產豐富、繁榮富庶的開化地界出生長大的,起來也都是見過世麵的,不但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遠花椒的想象,同樣有些在花椒看來脫開明的觀念也是根深蒂固地就印在腦子裏的。

除了覺得這從未見過甚至於連聽都沒有聽過的白芹菜實在是口感很好之外,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這白芹菜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了。

到底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又對本地行情知根知底的,很快就各自在心裏盤算開了。

尤其是杜氏和沈氏妯娌二人。

沈氏雖則凡事兒不上心,可因著家中幾輩子砍樹困山培育木耳的緣故,卻也是深知這些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庭院種植或養殖,究竟能給家中帶來多大的收益的。

有句話兒怎麼的,養牛耕田,養豬過年,養雞換鹽,正是這個道理,饒是她也不免心動。

而杜氏就更不用了,打就跟著母親姑姑采蓮、翻菱角、摘蒲菜、采雞頭米,每年夏秋總有三四個月的光景都得坐著木盆漂在蓮溪上,采收這些時令食。不但自家嚐了個鮮,還可以拿去崇塘售賣。

崇塘的瓜菜行、飯莊、茶樓、茶食鋪子甚至於生藥鋪子一到時節,就會掛出牌子明碼標價的收購這些個食,根本不用滿大街的兜售。還有些個產量高的人家,鋪子裏的夥計直接趕著上門來收的也不是沒有的。

尤其逢上大年年景好的時候,忙活三四個月,家裏一年的開銷都能掙出來,到了年關還能豐豐美美地過個年。這會子看到白芹,怎麼會不敏感的。

再想到這白芹菜還是聞所未聞的新鮮吃食,又和雞頭米菱角蓮子不一樣,這些食再是八珍在他們南邊兒地界到底也是尋常,可這白芹菜可是冬令時蔬,再算算日子,正好能趕上黃土都得貴三分的過年時節上市,味道還這樣好,又是他們獨一份兒的買賣,豈不得賣出價去!

更何況崇塘也好蓮溪也罷,多的就是一擲千金的富貴人家。就像之前的災麵前,多少人家鬻兒賣女的沒個活路,可那些個豪門大宅的還不是日子照過,該吃吃該喝喝的,也沒見他們過不下日子去。

就算賣出價去,想必也必會有人願買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