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臘八(1 / 2)

進了臘月,今兒正是臘八節,秦老娘幾前就開始準備煮粥所用的各色豆米果子,今兒更是四更就起身忙活開了。

昨兒就分別浸泡在大碗盆的豆米早早就下了開水鍋,中間又加了幾色果子,攪拌到現在已是香甜濃稠的叫人移不開眼睛了。

或是因著秦老娘打長於鍋台,一輩子都喜歡琢磨造飯炊羹的緣故,秦家的茶飯雖不敢跟那些個地主鄉紳之家比,可在十裏八鄉的卻也是相當拿得出手的。

尤其是在周家灣附近的幾個村落,但凡哪家有個婚喪嫁娶的,都會特地請了秦老娘過去幫忙。

有人瞧著秦老娘利落出眾的灶上手藝心生羨慕,自然也有人心生不忿的。

莊稼人就得吃莊稼飯,花裏胡哨的裝什麼大半兒蒜。若是再有人計較個兩句,就更得炸鍋了。

****家裏地裏的活計忙得喘氣兒的工夫都沒有,還要給一家老做飯,地裏的瓜菜能洗幹淨嘍,剁吧剁吧一鍋燉了能吃飽了就成了,哪有那閑工夫瞎心思又是切絲兒又是切片又是切段兒的,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麼!

況且活了半輩子了,就沒聽誰家飯菜做的不好就過不下日子的,倒是沒少聽老輩兒抱怨自家媳婦是個饞貨。那秦周氏若不是沒個婆婆姑子妯娌的,哪有這樣的膽子淨出幺蛾子的。

這樣的閑言碎語,自然有人添油加醋的傳到秦老娘的耳朵裏。可她已經習慣了凡事兒往精細裏頭去了,若叫她切個鹹菜段兒都能二人抬著去架梁,她才要憋屈的。

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再不管那些個閑篇兒,到底一大家子吃的舒坦比什麼都重要。

尤其逢年過節的,秦老娘就更要大顯身手的。就是臘八,也會按著蓮溪當地的風俗,極有興致的煮上甜、鹹兩種臘八粥敬祖送親、犒勞家人的。

今年雖並沒有茨菰、荸薺、芡實、蓮子這樣的當地時鮮食材,也沒能夠買上山珍海貨,隻做了極為簡單的一色甜粥,但該遵守的規矩卻還是一樣不落的必須遵守的。

所以待臘八粥煮好後,先就是敬神祭祖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隨後就要把臘八粥分送給親友鄰裏,而且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老少圍在一起食用。

而今兒等到供過祖宗,敬過門神宅神灶神等等的神靈之後,秦老娘就用罐子臘八粥一罐一罐的分別裝好,叫秦連虎幾個趁早送去丈人親戚家。

尤其今年家裏還添了一門新親,卻是早早的就與姚氏商量好了,特地指了幼子長孫一道送去,也算是全了禮數了。

隻到底秦老娘生的都是兒子,俗話都抬頭嫁女兒低頭娶媳婦,倒不是男女兩家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的,隻不過不管是婚前婚後,男家但凡行事上態度放主動一些卻是應當的。

因此逢年過節拜節走禮的,為著表示對親家的尊重,秦老娘都會打點兒子先登門見禮。

就算是送個臘八粥,秦老娘也習慣了每年半夜就開始火燉粥,爭取能在亮之後就盡早的分送出去。

十來年下來了,家裏都已是養成了習慣了。從沒想過要像別人家那般在時間上拿捏一下,拿一拿喬等一等後,給親家一個下馬威。

這又有什麼意思。

就是這會子改換了身份成了需要“抬頭”行事的女家,也依舊沒有這樣的覺悟,絲毫沒想過要在這上頭抻一抻男家擺一擺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