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當年戴勝德調入作協當作家,還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轉眼間已是半百之人,而我也告老離休多年了。
這些年,戴勝德一直默默耕耘,發表了不少作品,長、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共約寫出了十多本書。
如今,他的一本25萬字的筆記小品《人生快樂禪》也完稿了。想不到他對“禪”也有研究,並以文學形式寫成。戴勝德頗有古典文學基礎,多年前就用“聊齋”的筆法,寫了數十篇《新編聊齋》發表於報刊,其文風辛辣、詼諧,諷刺,令人忍俊不禁,文言文也真寫得通順。這次他又換了一套筆墨,以一種輕快、調侃的筆調,切入人生。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大潮澎湃,文壇中有不少人下了海。也許是勝德的“頓悟”,才有如此“定力”,在幹什麼事情都講錢的環境中,能安得下心來敲他的電腦,競也打出了這25萬字的稿子。
其實“禪”說穿了,不過就是生活的一種智慧,人生活在世界上該有的一種高尚情操。李叔同(弘一法師)說的“人到無求品自高”,就是“禪”的境界。其實,禪不隻要求人的世界觀出世,也要求入世;既要超脫紅塵,也要麵對現實。對於世間的種種誘惑,要有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定力”,抵受得住。在其“心猿”篇中,就是人的潛意識,佛法謂之“心魔”,這是人受誘惑的根本原因。人要克服這種雜念,非得有極高的生活智慧不可。勝德的書講的正是這種生活的智慧。它以176篇小品,二百多則小故事組成,這些小故事就好比現代禪的“公案”,如同瓔絡連綴、珠聯璧合的珍品。談笑間,令人恍然大悟。這也算是一種文學的新樣式吧,好像古典文學的“寓言”“笑話”……
勝德是個極其崇尚傳統的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對國畫、國術也有一定的造詣。在文學創作上,他說過絕不去追什幺“意識流”、什麼“先鋒”“前衛”的風。一些其實在中國古典文學早就有了的表現手法,而勝德在這本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應用上了,如“化蝶”、“巨樹”……這倒是可以尋出象征主義或魔幻現實主義的痕跡。這一道理在其“少林劍法”篇中有所闡發,一切法盡在無法之中,要用心的智慧去體現,自然而然成法也。
在文壇,勝德是個寂寂之輩,但他熱愛自己的事業,每天守著個電腦,一個字一個字地在自己的“心田”中耕耘,這本書就是他一分耕耘的一分收獲。以禪的境界來喻,就用王堆的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鷺”言之。這種喻理性的作品就清純得像在一片翠綠水田上悠然飛起的白鷺。好在現在文學創作自由,作家可以完全自由地發揮,勝德的作品,作出了可貴的嚐試。
199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