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們又談到財政問題,卡耐基的談話再度使老首相震驚。
卡耐基告訴他根據1880年的國情調查,美國的財富已經大為超越英國了。
至於工業生產方麵,1880年英國的工業生產總額是八億一千六百萬美元,美國是十一億兩千六百萬美元,也超越了英國,而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家。
聽完卡耐基的意見,格萊斯頓歎了一口氣說:“真令我驚奇,美國這種成長速度實在令人想象不到,美國為什麼不向全世界宣告這項事實呢?”
“的確有這個必要,政府將會這麼做,但是我想先寫·本書,用我個人的方法來宣傳。”
這裏卡耐基指的是他的新著《民主主義的勝利——共和國五十年的經過》。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認識新興的美國。
“對,你一定要這麼做,這樣對全世界各國都會產生刺激的作用,”格萊斯頓說。
格萊斯頓想了一會兒,又問卡耐基說:“你認為以後英國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較好呢?”
卡耐基也想了一下才回答他:“過去的幾百年,英國確曾產生了很多優秀、偉大的人物,例如在文學方麵有喬叟、莎士比亞、斯賓塞、彌爾頓、司各特及蓬斯等人;在科學方麵則有培根、達爾文;思想界則有休姆等人,這些天才是物質產物無法相比的可貴資產。英國雖然無法占工業國的優勢,但是還可以向世界各國展示文化和道德的優異。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可以朝向成為歐洲最高度文化國家的目標邁進。”
1891年,卡耐基邀請美國總統哈裏遜蒞臨主持他捐贈給阿利根林市的卡耐基廳和圖書館的開幕典禮,總統欣然應允。於是卡耐基便與總統坐在一輛汽車裏,一起從華盛頓出發到匹茲堡去。
哈裏遜總統對於沿路的風景大為稱讚。但他們抵達匹茲堡時,這座城市的濃煙和火焰柱使總統嚇了一跳。深感現代大工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匹茲堡俗稱“煙城”,以前人們從郊外的丘陵上俯瞰匹茲堡時,這種情景被認為好像是“揭開了地獄之蓋”。
這次開館典禮由於總統的蒞臨,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觀禮,一切進行得很順利。第二天早上總統想去參觀卡耐基煉鋼廠,於是卡耐基陪同他驅車到了那裏,員工們早已集合起來列隊歡迎,從一個廠房到另一個廠房,卡耐基為總統一一介紹廠長和許多員工。
最後卡耐基為總統介紹了工廠的另一個投資者施瓦布,當時總統先生似乎有點不高興,對他小聲說道:“卡耐基,我下到工廠,是想見見生產第一線的職工,至於這些大經理,我平日見得多了。”
卡耐基回答說:“施瓦布本來也是戰鬥在生產第一線的職工,因為他能幹而聰明,我們才把他提升到今天的地位。”
總統非常驚訝,他終於明白了卡耐基的用人的方法。
卡耐基從不願意用高薪作誘餌,挖別的公司的人才。他刻意培養自己的股肱人才,本公司的員工隻要有才幹,肯努力,隨時都會調升到經營部門。
卡耐基曾說服哈裏遜總統放棄用武力解決美國與智利的爭端的做法,從而保障了美洲地區的和平。
哈裏遜總統以前曾是一名軍人,當選總統以後便以強人的姿態執政,一旦國際間發生糾紛,他立刻采取戰爭的策略。
當美國和南美的智利發生紛爭時,智利的政治家公然譴責哈裏遜總統,使他極為憤怒,大有立即訴諸武力的架勢,這時候,卡耐基為了調解美國和智利的糾紛,就前往華盛頓,因為以前他曾經參加過第一屆南美會議,所以認識了很多智利人。
卡耐基來到紐約後,立刻受到哈裏遜總統的接見。他向總統一再分析整個事件的利弊得失,堅決表示和南、北美這種休戚相關的國家發生爭執,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要根據和平協定來解決事情。而且在經濟上來說,戰爭隻會使兩國蒙受很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