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領導者犯罪僥幸心理的自我醫治(5)(2 / 3)

同時,腐敗官員包養情人,涉及婚外情所產生的一係列痛苦後果影響最大的還是相牽連的每戶家庭。私情敗露,或者案發牽連,導致家庭破裂,母子分離,親友鄙視,社會不屑,甚至釀成更人的悲劇。

“有權,就有了金錢、美女。權越人,金錢越多,美女越多。我當官就是為了得財求色。”這也許是所有貪官的內心寫照。

當代中國的大背景下,倡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是對每一個領導者的要求。做不到這“一講”的領導者就很可能為了金錢走向墮落,為了美色而不講廉恥。有的領導者由於追求腐朽糜爛的生活,其結果不僅擋不住金錢和物質的誘惑,而且拜倒在石榴裙下,陷入“色”的心理誤區。最終因貪送命,因色傷身。這些教訓,足以引起廣大領導者思想道德建設上警鍾長鳴。

2.強化精神需要,謹防欲火焚身

需要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們在生存和發展中對自己必需的客觀事物的欲望和要求。作為一種內驅力,它推動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人類的需要多種多樣,但總體上可以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大類。物質需要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更高層次的需要,包括友誼、愛情、理解、尊重、理想、信念等。人類的需要是可以調節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不同需要之間的矛盾,如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矛盾,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矛盾等等,這就必須加以調節。人之所以有偉大與平庸、高尚與卑下之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正確調節自己的需要層次。在防範權色交易的陷阱中,領導者應加強道德修養,調節自己的精神需要,使個人的需要服從於黨和人民的需要。

(1)以高尚的情操控製欲望

強化精神需要首先要防止一味追求個人不切實際的物質需要。這當然不是說黨政機關下部不應有物質需要,不應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而是說對物質條件的追求要適度,要切合實際,不能過分放縱自己的“物欲”,甚至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而變得貪得無厭、不擇手段,喪失黨政機關-部應有的尊嚴和品格,乃至喪失起碼的國格和人格。物質需要是永無止境的,正如俗話所說,“欲壑難填”。女果不在物質需要上把握一定的“度”,一味地放縱自己的物欲,攝終將葬身於自己的“欲壑”。“物欲”過甚,也必然影響自己對精神需要的追求,忘掉黨政機關幹部的社會責任。我們雖然不是苦行僧,但是為J"黨的事業,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在生活上絕不能作非分之想,更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不管黨紀國法,不顧國格人格。現在,有些幹部“不比德高比物豐,不比貢獻比索取”,這是一種危險的傾向。古人說:“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之下,故知足。”黨政機關幹部在對待生活待遇問題卜,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寬闊的胸懷,要像雷鋒同誌那樣,工作上、精神追求上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上、物質追求上向低標準看齊。要看到,我們國家現在還很窮,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還不高,必須老老實實地艱苦奮鬥。

(2)以堅定的信念抵製誘惑

強化精神需要的另一個方麵,對黨政機關幹部來說,就是要強化使命感,把自己的需要建立在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上;就是要時刻牢記黨和人民的需要,牢固樹立起共產主義理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個人需要服從黨和人民的需要,使個人需要的發展與黨和人民的需要統一起來。

這對於各級領導者特別是黨政“一把手”尤為重要。因為位高權重,接觸麵寬,加上地位高了,直接監督他的人少了,有求於他、為他抬轎子的人多了,各級領導者特別是黨政“一把手”遇到的各種誘惑和考驗也更多。由於不能節製物欲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者不乏其人,我們一定要警鍾長鳴。其中,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r委書記陳希同,原廣東省人人常委會副主任、東莞市委書記歐陽德,原山東省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原陝西省民政廳廳長靳建輝,原江西省廣豐縣委書記鄭元盛,原山西省汾西縣委書記鄭澤生,都已先後受到懲處。這些隻是近年來新聞媒體公開披露的、在全國有影響的一部分領導者違法違紀案件。各級領導者特別是黨政“一把手”, 一定要認真汲取這蝗人違法違紀的教訓,既帶頭廉潔自律,又帶頭維護黨紀圍法的權威,自覺接受各方麵的監督,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和良好的道德風範影響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