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渴望有所作為,渴望成功,但現實是,你曆盡千辛萬苦而一無所獲,相反,你還不斷地倒黴,目標、理想、成功似乎距你越來越遠。當你還在詫異別人一帆風順,感歎命運弄人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他們的成功中包含著一種必然的因素——人脈!

支持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那些人就構成了他的人際脈絡,我們可以稱之為人脈圈。成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認識自我、經營自我、尋求支持、整合自我與他人資源的過程,也是經營人脈圈的過程。

唐代的韓愈曾經感歎千裏馬難遇伯樂。無論是“千裏馬”之於“伯樂”還是“伯樂”之於“千裏馬”,都是因為兩種人脈資源的結合,才倍增了各自的價值。我們中國人對人脈的推崇,體現在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格言和諺語中,例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小運靠自己,大運靠關係。”“朝中有人好做官。”等等。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人脈學更成為廣受重視的專門學問。在現代管理理論發展史中,甚至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派——人際關係學派,該學派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興起,代表人物有美國哈佛大學的梅奧教授等人。後來致力於成人培訓的戴爾·卡耐基及其機構將梅奧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到個人成功的各個主要方麵,並進行了進一步發展,既補充和豐富了現代管理學關於人際關係問題的研究,又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成功學。因此卡耐基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一席之地,也被尊稱為成功學之父。他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主要靠人際關係、人脈資源和處世技巧。”

美國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對美國“二戰”後崛起的富有階層和超級富豪做過大量的抽樣調查和一段時間的跟蹤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發表過一份報告,聲稱:“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這個學術機構經過科學的實證研究得出的結果和卡耐基當年的估計基本吻合。

在素有“名利場”之稱的好萊塢,流行一句話:“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或做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無怪乎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

無論我們幹哪一行,或從事何種職業,如果我們有良好的人脈關係,實現成功就相對較容易;如果我們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也就尋求不到他人的支持、合作和幫助,那麼要實現成功就相對困難。現代社會的日益發展已經越來越顯示出人脈的重要性了,而且人們對人脈的認識也愈來愈深刻。所以,從現在起就努力構建你的人脈圈、經營你的人脈資源吧!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人脈金礦,因為它能為你創造財富,它可以改變你的命運。你越早搭建自己的人脈圈,你就可能越早成功!

如何才能打造一個成功的人脈圈呢?本書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全書分為六篇,分別從入圈前的個人修煉,經營人脈圈以及拓展、維護、發掘人脈圈等幾個方麵,詳細介紹了人脈圈對一個人的成功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獲得、維係一個高質量的人脈圈。其中所包含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及眾多成功之士的經驗,相信必然會讓你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