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一、大陸出版
(一)報刊類
1.《大中華雜誌》(上海)
2.《大公報》(天津)
3.《廣州民國日報》(廣州)
4.《廣州青年》(廣州)
5.《不忍雜誌》(上海)
6.《中央日報》(昆明)
7.《中華學生界》(上海)
8.《中華教育界》(上海)
9.《中國文化》(延安)
10.《中國社會》(南京)
11.《今日評論》(昆明)
12.《文化建設》(上海)
13.《東方雜誌》(上海)
14.《正論》旬刊(南京)
15.《生活》周刊(上海)
16.《甲寅》(日本東京創刊,第10期後遷上海)
17.《申報》(上海)
18.《長沙市政月刊》(長沙)
19.《華年》周刊(上海)
20.《村治》(北平)
21.《社會學刊》(上海)
22.《社會學訊》(廣州)
23.《國聞周報》(1924年創辦於上海,1927年遷天津,1936年遷上海)
24.《國粹學報》(上海)
25.《學生雜誌》(上海)
26.《嶺大校報》(廣州)
27.《嶺大校報周刊》(廣州)
28.《嶺南學報》(廣州)
29.《杭州白話報》(杭州)
30.《現代》(上海)
31.《現代評論》(北京,1927年遷上海)
32.《青年雜誌》(上海)
33.《南大青年》(廣州)
34.《南大思潮》(廣州)
35.《南風》(廣州)
36.《複旦》(初為半年刊,後改為季刊,上海)
37.《戰時文化》(重慶)
38.《獨立評論》(北平)
39.《語絲》(北京,1927年遷上海)
40.《留美學生季報》(上海)
41.《晨報》(北京)
42.《晨報副刊》(北京)
43.《清華學報》(北京)
44.《湘報》(長沙)
45.《新月》(1928年創刊於上海,1933年遷北平)
46.《新世紀》(巴黎出版,1947年上海世界協社重印)
47.《新生》周刊(上海)
48.《新青年》(上海,1917年遷北京)
49.《新潮》(北京)
50.《群言》(廣州)
51.《寰球中國學生報》(上海)
(二)論文類
52.馬克鋒:《試論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本位文化建設運動》,《寶雞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
53.王鑒平:《中西彙合與全盤西化——胡適中西文化觀演變的一點分析》,《中州學刊》,1989年第1期;
54.史春林:《1927-1937年胡適西化觀評析》,《史學集刊》(長春)1992年第4期。
55.史微:《三十年代“全盤西化”論初探》,龔書鐸等編:《民族文化虛無主義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8頁。
56.白壽彝:《胡適對待祖國曆史的奴才思想》,《新建設》1955年4月號。
57.劉赤、梁山:《論陳序經的全盤西化思想》,《廣州研究》1988年第6期。
58.劉潤忠:《陳序經全盤西化論的文化學基礎》,《新東方》1992年第12期。
59.劉耀:《蔣廷黻的“全盤西化”說與中國近代史》,《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第2期。
60.劉耀:《蔣廷黻的文化史觀與中國近代史》,《人文雜誌》1988年第6期。
61.宋仲福:《陳獨秀主張“全盤西化”辨析》,《西北師大學報》1991年第3期。
62.李文海:《魯迅的中西文化觀》,《世紀之交的晚清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63.李堅、李曉飛:《重評胡適的“西化”與“全盤西化”》,《遼寧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
64.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8頁。
65.李磊明:《胡適“全盤西化”思想新論》,《曆史教學問題》,1993年第2期。
66.杜蒸民、房列曙:《胡適的中西文化觀簡評》,《安徽師大學報》1987年第4期。
67.楊林書:《試析30年代胡適文化觀的矛盾》,《安徽史學》1993年第4期。
68.陳予伶:《胡適文化觀及其全盤西化論研究》,《湖北社會科學》1988年第5期。
69.陳旭麓:《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新刊本前言》,《陳旭麓文集》第4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70.陳江豐:《試評“全盤西化”論和“中國本位文化”論之爭》,《理論月刊》1987年第12期。
71.陳勝粦、彭鵬:《試論華僑支持孫中山推翻清王朝的文化背景》,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編:《孫中山與華僑——“孫中山與華僑”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72.陳崧:《30年代關於文化問題的論爭》,《曆史研究》1991年第2期。
73.周溯源:《“全盤西化”論的始作蛹者》,《人民日報》1987年3月2日;
74.房德鄰:《胡適與中國現代文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
75.林家有:《孫中山與華僑在反清革命中的互動關係》,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編:《孫中山與華僑——“孫中山與華僑”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76.林家有、趙立彬:《論嚴複的三民思想》,《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77.羅榮渠:《中國近百年來現代化思潮演變的反思》,《從“西化”到現代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
78.鄭大華:《論胡適對中國文化出路的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
79.鄭師渠《“中國本位”與“全盤西化”的論爭》,《史學月刊》1988年第3期。
80.徐仲勉:《胡適是怎樣忠實地為帝國主義效勞的》,《光明日報》,1955年1月28日。
81.耿雲誌:《胡適的文化觀及其現代意義》,載耿雲誌:《胡適新論》,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出版。
82.袁偉時:《胡適與所謂“中國意識的危機”》,深圳大學中國文化與傳播係編:《文化與傳播》第1輯,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年出版。
83.黃清根:《“全盤西化”在近代中國的起因及其破產》,《文彙報》1987年2月24日。
84.龔書鐸:《“全盤西化論”的曆史考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
85.彭德全:《“全盤西化”在我國近代史上的破產》,《探索》,1997年第3期。
86.董德福:《胡適中西文化觀的曆史考察》,《福建論壇》1994年第2期。
(三)著作類
87.丁偉誌、陳崧:《中西體用之間——晚清中西文化觀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88.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編:《孫中山與華僑——“孫中山與華僑”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89.王養衝:《西方近代社會學思想的演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90.王康主編:《社會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1.馮友蘭:《三鬆堂自序》,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版。
92.馮友蘭:《新事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41年版。
93.馮桂芬:《校邠廬抗議》,新寧明善社校刊,光緒丁酉(1897)年版。
94.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5.白吉庵:《胡適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6.伍啟元:《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上海,現代書局,1934年版。
97.孫本文:《社會學上之文化觀》,北京,樸社,1927年版。
98.孫本文:《社會學原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99.孫本文:《社會的文化基礎》上海,世界書局,1929年版。
100.朱文華:《胡適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
101.朱謙之:《文化社會學》,廣州,中國社會學社廣東分社,1948年版。
102.朱謙之:《文化哲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103.張申府:《文化·教育·哲學》,漢口,生活書店,1938年8月版。
104.張利民:《文化選擇的衝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05.張君勱:《明日之中國文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6.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07.李文海:《世紀之交的晚清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08.李宗桂:《文化批判與文化重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9.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
110.李細珠:《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111.李振剛:《文化憂思錄——中國文化的曆史走向》,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112.陳傳漢、詹尊沂、陳讚日主編:《陳序經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延邊,延邊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3.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4.陳序經:《鄉村建設運動》,上海,大東書局,1946年版。
115.陳序經:《中國文化的出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
116.陳序經:《文化學概觀》,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版。
117.陳序經:《東西文化觀》,廣州,嶺南大學,1937年版。
118.陳序經:《南洋與中國》,廣州,嶺南大學,1948年版。
119.陳序經:《暹羅與中國》,長沙,文史叢書編輯部,1941年版。
120.陳其津:《我的父親陳序經》,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1.陳勝粦主編:《近代中國社會思潮論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22.周振甫:《嚴複思想述評》,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版。
123.易竹賢:《胡適傳》,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24.林家有:《孫中山振興中華思想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