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姑娘,雖說一般人家公子成婚前都有幾個通房。可這個太妖媚了,太有心計了,還沒過明路呢,就出來跟您叫板,太可惡了。”杏兒怒道。佟惠也憂心忡忡的皺起眉。
“管他們呢,這是別人家的事,我們生什麼氣呀。”我淡淡的說道。
“什麼別人家的事,他們是。。。是。。。”杏兒說了一半,聲音低了下去。
“他們是吳家,吳家的家事哪輪到我們來說嘴的,以後這種話不要再說了。”我提醒道。
“知道了,姑娘。”
回到家中,先去老夫人那裏請安說了幾句閑話後,才退出來。
滿園裏,李秋芬微笑著接我進了上房,讓杏兒她們休息去了。
隻剩下我們兩個,李秋芬問道:“今天玩的好嗎?”
“還不錯,子瑛姐姐還送了我幾盒百合香,待會我讓茶花送過來。”
“不用,子瑛妹妹送你的東西,你就自己留著吧。我這裏不缺香。”
“知道了,嫂子。”
“妹妹,見到二位表弟了?”李秋芬笑盈盈的問道全文閱讀空間至上。
“見到,吳大哥說了好些長安的新鮮有趣的事物,吳二哥問侯了我們府裏姐妹。”我輕輕的說道。
聽前半段李秋芬還笑意盈然,聽到後半段臉上笑意凝結住了。
“二表弟問侯了我們府上的姐妹?”
“是的。”
李秋芬皺起眉,有些不悅。看來她很不希望吳家和蕭家結親啊。說的也是,這個不僅太麻煩,而且裏麵的文章太多了,再說誰知道蕭家的女兒還能不能生出孩子來。
“好了,嫂子,多想也無益。”我勸道,這種事自有長輩考量,她的建議隻能起個參考作用。
“說的也是,妹妹,大表弟如何?”
“吳大哥自然是好的。”我喝了口茶,“對了,我在吳府看到一個極標致的女子,不過是婦人打扮,不知道是誰?子瑛姐姐還大聲喝斥了一番。”
“子瑛妹妹喝斥了一番?”李秋芬奇怪的反問道。自己這個表妹性子爽朗,又極會做人,一般不會當著客人的麵對下人喝斥的。
“是啊,我還很奇怪呢?從來沒看過子瑛姐姐這麼。。。這麼威嚴的時候。”我笑嘻嘻的說著當時的情況。
李秋芬聽了若有所思,皺緊眉,不言語。禮法擺在那裏,做女兒的不可能去喝斥父親的侍妾,就算是通房也不可能。那隻有吳家兩位公子身邊的人了,而且肯定是沒名沒份的還沒過明路的通房,而當著玉兒的麵如此喝斥,那肯定是。。。
李秋芬越想頭就越疼,都是些不省心的。玉兒別看年紀小,卻是極有主意的人。弄不好,兩家的關係就糟糕了,不僅不能修兩家之好,到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那自己夾在中間就左右為難了。哎。
第章
七十五章
蕭以暉一進門就看到嬌妻愁眉不展,寶貝妹妹卻悠然自得的喝著茶。
“怎麼了?出什麼事了嗎?”蕭以暉奇怪的問道。
“沒什麼,妹妹剛從吳府回來。”李秋芬回道。
“吳府?”蕭以暉更奇怪了,那回來後這兩人怎麼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表情。難道是在吳府時生什麼事了?
剛想問,就見李秋芬朝他使了個眼色,他隻好忍住心中的疑惑閉嘴不問了。
“對了,妹妹,大哥有事跟你談,你跟我來書房。”蕭以暉說著,起身。
我疑惑的跟著起身,看了看他們兩人,李秋芬笑著示意我跟上去。神神秘秘的,搞什麼?
來到書房,蕭以暉命蕭東守在門口,不許人靠近,然後親手把門關上。
“哥,什麼事啊?”
蕭以暉從書桌的一個鎖著的抽屜裏拿出幾本帳本,遞給我。
我好奇的接過翻了翻,咦,這是最新章節近身特工。。。“哥,這個是什麼?”
“這些都是母親當年的陪嫁。她老人家離開長安時把這些東西留給我們的。”蕭以暉的臉上有傷感,有思念,有感激,“喏,這是在長安的四家鋪子,兩個田莊,一個五頃的,一個八頃的。這是在洛陽的兩個鋪子,三個田莊,一個是六頃的,一個是五頃的,一個是有溫泉的莊子。”
“噢,哥哥給我看這個做什麼?”
“這些都是母親的陪嫁,這些年都是由你嫂子打理著。現在你也大了,到時要出閣,總不能什麼嫁妝都沒有啊。這會讓你的夫家看不起的。所以這些東西都留給你吧,給你添妝。”
“哥,不用了,這是母親留給你的。我不要。”我搖頭道,現在的我錢雖然並不多,但手裏的產業足夠我和母親吃喝的。
“傻妹妹,曆來母親的嫁妝大半會留給女兒的,當時你們離開長安時,前途茫茫,落腳處都沒有,實在是不方便管理這些東西。所以當時我收了下來。現在你們安定了下來,你年紀也大了,這些東西自然要給你的。”蕭以暉摸摸我的頭,笑道。
“可是,哥哥。。。”
“放心收下吧,你嫂子那邊她已經知道了,她也早就說過讓我把這些東西給你的。再說了,母親嫁妝裏的珠寶玉器、家具、金銀器皿、瓷器等東西我都得了,就不給你了。那些也值個二三萬貫錢,我也不吃虧。”蕭以暉笑嗬嗬的道。
“哥哥,我。。。”
“好了,我們親兄妹,不用分那麼清楚的。我又不缺錢用,任何開銷都是官中的錢,每月還有月錢,蕭家的產業還挺大的,你嫂子的嫁妝多著呢。你不用擔心這個。”
“那好吧,我先收下了。謝謝哥哥。”這些產業放在這裏,也沒用。
“傻丫頭,你我兄妹用不著這個謝字,這本是你的東西。”
蕭以暉把帳本細細的給我說明,裏裏外外都說清楚。說了許久,才全都交待清楚。
我收起帳本,放到一個紅漆木盒中。正想抱起朝外走,忽然想起一事來。
“哥,蕭家的產業都分布在哪裏?”
“蕭家的產業?”蕭以暉奇怪的問道,“都在長安洛陽這些地方。怎麼了?”
“那嫂子的陪嫁呢?”
“也在這些地方啊,長安城是帝都,洛陽城是東都,都非常繁華。一般王公貴族,名門大家都會選在這裏置些產業。既能就近打理,收益也會比其他地方好些,怎麼了?”
我猶豫了半響,這話該如何說呢?真傷腦筋。這兩個地方在安史之亂中都曾淪陷,所有財物都被叛賊洗劫一空,雞犬不留。我記得《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了這麼一段話:“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於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裏蕭條”。也就是說宮室被焚燒殆盡,百業荒廢,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情景。那所有的財產都會被毀的幹幹淨淨,片甲不留。皇宮都不能避免,那蕭家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