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製憤怒也會損害健康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人的各種情緒,喜怒哀樂,都是應該也是可以表現出來的。這就是一個健全人的概念。客觀環境不可能總是給予一個人喜悅的刺激,令人憤怒的刺激也常常難免,雖然中國傳統的“豁達”不失為一種美德,但人畢竟有個性,不可能豁達到沒有憤怒和不快的程度,因此憤怒也是要表達出來的。
克製憤怒情緒有損健康這美國密執安大學社會精神病理學家瑪拉?朱利葉斯通過對192對夫婦進行研究發現的他的研究顯示:克製憤怒情緒的表達,會導致心髒病患者的死亡率上升。
與傾訴內心不悅的男性相比,壓抑內心強烈感情的丈夫,因心髒病發作而死亡的可能性會高出前者大約一倍。研究者發現,克製憤怒情緒的表達,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某種生物化學平衡,影響心血管係統的健康。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學者們通過對372名不同年齡、不同氣質的婦女18年的觀察得出結論:婦女抑製憤怒有損健康。他們發現,那些表麵舉止端莊、敢怒而不敢言的婦女當中,其死亡率比易動怒、愛吵的婦女高出2倍。
不能正常表達憤怒的人,往往在童年時期感情壓抑,不懂得理解、尊重別人,這種人長大後往往有或輕或重的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害羞、社交恐怖症、強迫症、窺陰癖、陽痿等。
因此,專家們認為,人應該把憤怒發泄出來,會覺得舒心,要比抑製憤怒好得多。因此,當你感到憤怒時,不妨選擇一種方式宣泄出來,如去空曠的地方大聲疾呼、找朋友傾訴、去運動場打球或看球賽,去商場購物或看場電影等等。
怒在一定條件下可激發起人的責任感,提高創造性能力。因憤怒可使人發憤圖強。曆史上由於憤怒而有所創造的人是很多的。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可見適度的憤怒對健康有一定裨益。
健康小貼士
有怒氣別憋在心裏
遇到令人憤怒的事情時,不妨選擇一種方式宣泄出來,如去空曠的地方大聲疾呼、找朋友傾訴、去運動場打場球或看場球、去商場購物或看場電影等等。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氣和時的溝通。
當心自卑成早衰的催化劑
人至暮年,生理功能減退,適應能力下降,身心出現一係列退行性變化,這就叫衰老。然而有些人並非年老長者,身心狀況卻似老人一般,生理性衰退提早出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早衰。早衰與衰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促發早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種長期隱匿於個體的自卑心理,就是加速這一病理進程的催化劑。
1.自卑從何而來
當然自卑感並不是如影隨形、時時處處都會產生,隻有在特定的情景下才會產生。自卑感的產生常常是源於失敗,一個心理脆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人,在經曆多次失敗的打擊後就會產生自卑感,懷疑自己的能力,在處理問題或人際交往時就會喪失信心。自卑產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別人的消極評價,尤其是這些消極評價來自於對他而言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比如說,老師認為某個學生難有作為,這些孩子和學生就會把這些消極評價轉化為自我否定評價,導致自卑心理的形成。以上情景產生的自卑心理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以致在這段時間內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棄,嚴重影響人際交往和活動範圍,但在這種誘發性情景不出現的大多數時間裏,自卑心理並不會時時作祟,自卑傾向並不嚴重的人還是可以和我們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2.自卑的人易早衰
自卑,就是輕視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重的人,並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短處,而是不能悅納自己,自慚形穢,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歡,進而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並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靈籠罩著永不消散的愁雲。
自卑的人,情緒低沉,鬱鬱寡歡,缺乏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抓不住稍縱即逝的各種機會,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自卑的人,常感疲勞,心灰意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沒有效率,缺少生活情趣。
自卑的人,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製狀態,而絕少有歡樂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轉換,中樞係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相應地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同時內分泌係統的功能也因此而失去常態,有害激素隨之分泌增多;免疫係統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症,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早生白發。
自卑的人往往麵容憔悴,皮膚多皺、牙齒鬆動,性功能低下,這就是衰老的征兆。
也就是說,自卑這種不利於健康的有害心理,促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己衰老的進程。
健康小貼士
肥胖兒童更容易自卑
據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自尊心變差的情況在肥胖和非肥胖青少年中都存在,但肥胖的兒童更容易出現自信心不足,同正常體重同齡者相比,較早學會抽煙和飲酒。研究期間自信心變差的肥胖兒童,大都出現了極度悲傷、孤獨和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