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舍得心態,收獲美好人生(1 / 3)

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別,但這種很小的差別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別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

生活中,我們之所以有煩惱,就在於我們舍不得舍。不舍,隻能是自己畫地為牢,給心靈加壓;舍棄那些無謂的煩惱,你自然能夠得到解脫、擁有快樂。

拋棄煩惱,為心靈解壓我們之所以有煩惱,就在於我們太執著,追求得太刻意,是我們的心態之繩捆住了我們的快樂之魂。如果你能夠做到一切隨緣,如果你能夠在煩惱纏身時問問自己“有誰捆住了我”,你就會驀然醒悟:放下那些無謂的煩惱,你自然能夠得到解脫,擁有快樂。

生活中,有人活得很累,很沉重,有人卻活得很輕鬆,很瀟灑。活得累的人,是因為有外物的牽絆,自己畫地為牢,向心靈上加壓。活得輕鬆的人,是因為他們能夠擺脫自我的限製,不受外物的牽絆,完全獲得了心靈的自由。

心靈自由了,自然就會感覺輕鬆、舒坦。

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世界,對那些樂觀的人來說充滿了希望,他們所遇到每一件事都相當美好、可愛。而在那些悲觀人的眼裏,卻充滿了荊棘和危險,無論任何事情,都隻能引起他們的恐懼和悲哀。我們平日或許會認為這種差異是由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致,但我們卻曾看到許多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仍然自得其樂,而另一些人則雖處於頗為優越的環境,卻終日鬱鬱寡歡,猶如大難將臨。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終日煩惱纏身,為了生活得快樂一些,他四處尋求解脫煩惱的秘訣。

一次,他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小小年紀卻逍遙自在。羨慕之餘,他上前問道:“你看起來很快活,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解脫煩惱的?”

“騎著牛,笛子一吹,什麼煩惱都沒有。”牧童說。他試了試,卻無濟於事。

又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人在河邊釣魚,麵帶滿足的微笑。他走上前去,向老人求教快樂的秘訣。

“找一條清澈的小河,像我一樣‘願者上鉤’,什麼煩惱都沒有。”老人說。他試了試,依舊快樂不起來。

後來,他看到一位獨自修行的老僧,神情舒暢,神采飛揚。他深深鞠了一個躬,向老僧求教。老僧問他:“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是的,懇請不吝賜教。”他迫不及待地說。老僧笑了笑,接著問他:“有誰捆住你了嗎?”“那倒沒有。”他說。

“既然沒人捆住你,又何談解脫呢?”老僧反問他。他驀然醒悟,從此不再煩惱。

我們之所以有煩惱,就在於我們太執著,追求得太刻意,是我們的心態之繩捆住了我們的快樂之魂。如果你能夠做到一切隨緣,如果你能夠在煩惱纏身時問問自己“有誰捆住了我”,你就會驀然醒悟:放下那些無謂的煩惱,你自然能夠得到解脫、擁有快樂。

在生活的旅途中,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歡樂也有憂傷。不過有的人容易看到其中美好的一麵,另一些人則隻記住了另外的悲哀一麵。這樣分析,我們可以理解下麵故事中的國王為什麼不快樂了:

在泰晤士河畔,住著一個農場主,據說他是全英國最快活的人。

他從早到晚總是那樣忙碌,同時像雲雀一樣快活地唱歌。他非常樂觀,他的樂觀感染了許多人。這一帶的人都喜歡談論他。終於,煩惱的國王想見他一麵。

“我要去找這個奇異的農場主談談,也許他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愉快。”國王找到了農場主,農場主一見麵就對他說;“我不羨慕任何人,因為我要多快樂就有多快樂。”

國王說:“我十分羨慕你,我的朋友。隻要我能像你那樣無憂無慮,我願意和你換個位置。”

農場主笑了,給國王鞠了一躬說:“我肯定不和你調換位置,陛下。”

“是什麼使你如此快樂呢?而我,身為國王,卻每天憂心忡忡、煩悶苦惱呢?”

農場主笑著稅:“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憂鬱,但是我能簡單地告訴你我為什麼快樂我愛我的妻子和孩子,我愛我的朋友們,他們也愛我。我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錢。我為什麼不應當快樂呢?”

“我明白了。”國王說,“我羨慕你,你戴的這項普通的帽子比我這頂王冠更有價值。你的農場給你帶來的快樂要比我的王國給我帶來的還多。如果人們都像你這樣,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美好!”

人與人不同的是心境,有的人較樂觀,常看到美好的一麵,故事中的農場主就是這樣;而有的人較悲觀,看到的常是悲哀的一麵,就像故事中的國王一樣,雖然擁有整個王國,但他並不快樂。

其實,憂和喜是事物給你帶來的兩種心情,隻要你不鑽牛角尖,想問題善於從兩麵或多個角度去思考,善於為心靈解壓,快樂就在你身邊,大可不必憂心忡忡。

放下包袱,寧靜心靈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充滿內涵的悠遠。

對於行路人而言,背負的東西越少,腳步越輕盈;對於思索者而言,放下包袱,才能天馬行空;對於創業者而言,盡早走出失敗的陰影,走出一切的紛擾,輕裝上陣,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有一種包袱,看似無形,卻沉甸甸的,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那是思想的包袱。

有一種羈絆,無影無形,卻揮之不去,讓你無法前行,那是心靈的羈絆。

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人們,很多人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生活中的、學習中的、事業中的,或是感情中的,這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些阻礙了你前進的步伐。這時不妨放下包袱,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寧靜。一位長者問他的學生:“你心目中的人生美事為何?”學生列出“清單”一張:健康、才能、美麗、愛情、名譽、財富……誰料老師不以為然地說:“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項——心靈的寧靜。沒有它,上述種種都會給你帶來可怕的痛苦!”繁忙緊張的生活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寧靜的心靈麵對無窮無盡的誘惑,就會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動。

唯有寧靜的心靈,才不眼熱權勢顯赫,不嫉妒金銀成堆,不企求聲勢鵲起,不羨慕美宅華第。因為所有的眼熱、嫉妒、企求和羨慕都是一廂情願,隻能加重生命的負荷。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感到生活的負擔越來越沉重,眼看無力支撐,隻得去請教智者。智者將他帶到一條五彩石鋪就的小徑,然後交給他一隻背簍,要他順著小徑走下去,把他認為喜歡的石頭都放進背蔞裏。

這人依言而行。紅色的,他感覺熱烈奔放,絢爛奪目;白色的,他認為晶瑩剔透,純潔無瑕;黑色的,他認為莊重嚴肅,鋥光閃亮……於是他把這些自己喜歡的石頭一一撿進去,漸漸地,背簍裏的石頭越撿越多,雙肩也越來越沉,後來,他終於支持不住,一跤跌坐在地上。

智者見狀,又吩咐:從現在起,你把最喜歡的石頭留下,其餘的統統扔掉,再往前走試試。這一下,他頓感輕鬆無比,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有時候就是這樣,你讓自己承載了太多的東西,似乎哪一樣你都放不下,哪一樣也不舍得放下。結果在沉重的負累麵前,我們的步伐近乎蹣跚了。難道非要等到承受不住的時候才去尋找解脫的方法嗎?有位詩人說過:放棄是一種解脫,隻有放棄困擾,我們的思想才能解放;隻有放棄思想包袱,我們才能麵對種種困難。種子放棄了花朵才能再次生長,小鳥放棄了鳥巢才能飛翔。世間道理,莫不如此。

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裏住著一位老鐵匠。由於沒人再需要打製鐵器,現在他改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無論你什麼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手裏是一個半導體,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於是他走了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裏,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

商人端著那把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然後馬上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來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裏的水,他們的汗水也都來自這把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