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大凡有所成就者,都是在不斷經過磨練的過程中愈戰愈勇,最終登上成功的塔尖。磨練,不是一種折磨,也不是一中煎熬,更不是一種虐待,它是我們性格的試金石,是一種黑色的挑戰,強迫人們通過不斷應戰來搏擊命運,從而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經過磨練才能贏得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沒有十八缸水的磨練,怎麼會有書聖的稱謂;沒有聞雞起舞的磨練,怎麼會有大將軍的威武;沒有十年寒窗苦讀的磨練,怎麼會有詩仙的美譽。是磨練,讓人們有了成竹於胸的自信;是磨練,使人有個鋼鐵般的意誌;是磨練,使人走向了成功之路。

千磨萬煉,挖掘自我才能使一顆渴望成功的雄心得到最大的滿足。正是這種雄心才使得人追求成功,得到了完美意義上的人生。

全球著名功夫影星成龍出身於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是普通的打工族。

成龍自幼不喜歡讀書,直到成名以後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一次為影迷簽名,影迷要求他寫上“小莉,祝新婚快樂!”一句話,成龍非常為難,因為他隻會寫“小”和“快樂”三個字。就是這種文化程度,成龍居然成為集編、導、演才能於一身的世界電影巨星,這是成龍在漫長的時間裏摸索和挖掘自己優勢的結果。

成龍小時候的理想並不是當演員,他的最大興趣是練一身好武功,當個大武術家。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8歲時父親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師、京劇武生於占元的門下。

進了於占元辦的中國戲劇學校,成龍的興趣完全不在學戲,隻是想學武功,為此經常受到師傅於占元的嚴厲體罰,但成龍毫不在乎,隻要能學武,他什麼代價都願意付出。10年的工夫,成龍練就了紮實的武術基本功,並且鍛煉出了堅強的體魄和意誌。

成龍8歲時因和師傅到夜總會表演特技開始進入電影圈。他從10歲開始當小童星直到20歲,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終毫無名氣。

成龍攬鏡自照,認為自己屬於那種“在別人麵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他對自己在這一行業裏究竟有什麼優勢,究竟該怎麼走心裏也不是很清楚。

成龍失望地告別影壇去了澳大利亞,在那裏,他白天當建築工,晚上當調酒員。

後來,成龍在朋友的推薦下,在名導演羅維的《新精武門》一片中擔任主角,影片上映後,賺了350萬港元。但成龍還是沒有紅起來。此後成龍在羅維的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麵凶悍的“硬漢”形象,也一直沒有走紅。導演羅維很奇怪:“成龍功夫好,身手又漂亮,憑哪樣不走紅。”

就在羅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香港思遠影業公司的名導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龍,讓他主演喜劇影片《蛇形刁手》。

袁和平認為成龍身材魁梧,性格粗獷,但沒有那種冷峻、剛烈的肅殺之氣,不適合演那種叛逆型的悲劇英雄,也不適合演英俊瀟灑的正麵英雄形象。袁和平從成龍偶爾的展顏一笑和克敵製勝的得意神情中發現了成龍的憨厚、調皮、可愛等因素,他認為成龍扮演喜劇型的人物一定會成功。

就從袁和平對成龍進行一番分析的這一時刻起,成龍終於發現了自己是一棵什麼“樹”,在《蛇形刁手》上映後,成龍一鳴驚人。

接著成龍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龍大紅特紅,被稱為“李小龍第二”。成龍又自導自演了《笑拳怪招》,19天票房高達544萬港元。他徹底走出了“李小龍”的陰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壇的地位。

成龍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經在電影圈打拚了16年,就是這16年成龍結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見識的朋友,給自己出謀劃策,彌補了自己文化不高的缺點。然後在一次次的演藝實踐中,在一次次失敗中發現了自己的種種“不可能”,逐步縮小與成功的距離,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優勢。

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並實現自己的雄心。成龍就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人,他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克服了失敗,走向了成功。

可見,一個人“持之以恒”奮鬥的過程,應當是一個發現並且塑造自己優勢的過程,而不應當是一個簡單機械的“鐵杵磨成針”的過程。

隻有那些使優勢更優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

如何挖掘自我潛能也就是在這種雄心中實現的。這種發現也隻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完成,也隻有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完成。

《米老鼠》的作者沃爾特。迪斯尼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

他20多歲時,還是個無名的窮小子,可是到了30多歲,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全世界的人們都熱愛《米老鼠》卡通片,在阿拉斯加的影迷甚至組織了雪屋米老鼠會。

沃爾特。迪斯尼,一個藝術創作家,借著卡通帶給世界歡樂,他也成了巨富,而他的靈感和興趣乃是起源於生活中一隻不起眼的小老鼠。

少年時沃爾特。迪斯尼就雄心勃勃,想成為一名藝術家。起初他到報社應征,該報主編審查過他的作品以後,認為缺少新思想而不予錄用,這使他萬分失望和頹喪。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替教堂作畫的工作。可是,報酬非常低,使他無力租用畫室,他隻好借用一個車庫做臨時辦公地。這樣的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後來認為這間充滿汽油味的車庫,對他的影響至少價值一百萬美金。

因為,有一天他在車庫工作的時候,忽然看見一隻老鼠在地板上跳躍,他趕緊回到家裏,帶了一些麵包屑給它吃,漸漸地,彼此混熟了。

有時候,那隻老鼠竟敢大膽地爬上他工作的畫板,並有節奏地跳躍著,這為他後來的創意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不久,沃爾特。迪斯尼被介紹到好萊塢,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卡通片。很不幸,他失敗了,不但因此窮得身無分文,並且再度失業。

正在他潦倒不堪的那會兒,突然記起了車庫裏那隻爬到畫板上跳躍的老鼠。他立刻畫出了那隻老鼠的輪廓,《米老鼠》卡通片就這麼平凡地誕生了。誰能想到在車庫裏的那隻老鼠,竟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影片原型。

總之,沃爾特。迪斯尼設計的卡通片,都有不朽的價值。沃爾特。迪斯尼終身致力於動物卡通片事業是出於興趣,而不是為了賺錢,但他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事業。

俗話說: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總是充滿了各種考驗,受挫和失敗是難免的。

很多人就是在這種考驗中敗下陣來,並不是說所有的失敗都孕育著成功,成功隻是留給能堅持到最後的那些有雄心想成大事的人。

不經寒徹骨,哪來撲鼻香

巴爾紮克說過:“苦難對於人生是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官,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

的確,人的一生沒有誰是平平坦坦的,一帆風順是我們善良的祝願,但是誰能平步青雲而終老一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以曆改變命運的坎坎坷坷,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們知道,梅花是在臘月開的,當時很冷,但它依舊不怕嚴寒盛開,把香氣帶給世人。也就是說,人要不怕困難,不怕失敗,要經過磨煉才能成才。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為自己所要達成的目標付出努力,經曆過了此中必經的磨難,才能夠獲得最後的成就。

提起華語歌王周傑倫,也許會有很多人說,他非常幸運。其實,周傑倫並不幸運。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創造的。

周傑倫3歲的時候就表現出出眾的音樂天賦,媽媽拿出積蓄為他買了鋼琴,然後又教他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使他在台北讀高中的時候,就成為學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畢業後卻是到一家餐館當了服務生。服務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會遭到訓斥。有一次,他托著菜盤邊走邊聽歌,一不小心與一位女服務員撞個滿懷。女服務員的手被燙出水泡。餐廳經理趕過來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又罰了他半個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音樂資料,把差不多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音樂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學習。不久,餐廳配備了鋼琴,但是換了幾位鋼琴師都不滿意。周傑倫在一個沒人的機會忍不住上去彈了一曲,不想,他的彈奏非常合老板口味。於是,這個18歲的男孩在人們驚異的目光中當上了鋼琴師。

可這隻是向前邁進了一個小小的台階。1997年9月,表妹為他介紹了一個伴奏的機會,但是他卻演砸了,舞台下噓聲四起。周傑倫難受極了,可他並不灰心。

不久這家他去伴奏的阿爾發音樂公司請他去專職寫歌。他很高興,辭了職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職務卻是“音樂製作助理”。這是一個除了寫歌,什麼雜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給同事買盒飯。他想至少這裏有音樂的環境,於是他勤快地幹好所有的事。一次,因為人數的增加,他買盒飯從中午12點一直買到下午3點,連水都沒顧得上喝,他卻毫無怨言。

終於有一天,老板給他配備了辦公室,讓他專職寫歌。他有了可以放飛夢想的平台,創作欲望噴薄而出,他創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當他把這些歌曲拿給老板的時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搖頭。老板感到,他的音樂天賦很好,可樂曲總是怪怪的,不討人喜歡。自己創作了這麼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沒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棄。可他也明白,如果放棄,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他終於沒有放棄。屈辱反而激發了一股勁頭,他一連七天每天都創作一首歌。老板每天早晨8點上班時,準能見到他的作品。老板雖然覺得他的作品還不成熟,但還是被他感動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淚知道》推薦給劉德華,遭到拒絕。又把他專門為張惠妹精心創作的《雙截棍》推薦給張惠妹,遭到了更加幹脆的拒絕。

一次次失敗,周傑倫開始迷茫了,他開始懷疑自己。就在這個時候,老板對他說:別忘了,你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時候,這一句肯定的話語,勝過千斤獎賞。在他到這家公司兩年多而毫無成績的時候,老板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我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我就從中挑出10首,為你出唱片專輯。”

周傑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毫無成績的人怎會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熱血沸騰。他買來一大箱方便麵,鑽進創作室,任由激情噴發,一首接一首地創作,疲憊不堪時,打個盹兒,醒來繼續創作。連軸轉了10天,52首歌創作出來了。

老板很佩服他,也兌現了諾言。他的第一張專輯製作出來了。剛一上市就一鳴驚人,被歌迷搶購一空,並得了三項大獎。

從此他的每張專輯都風靡歌壇,一發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評選中,他被評為“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果沒有那麼多生活的艱辛,也許周傑倫就不會珍視那些創作的機會,我們也許就無法聽到他動人的歌聲。無獨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難,霍英東也是在苦難中長大成人的。

霍英東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加煤。但不久卻被老板炒魷魚了。

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隻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

後來,霍英東又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隻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抬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

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雇了。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做釘鍋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糧廠做賣糧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誌,培育了他的堅強。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遊泳。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曆,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艱苦的生活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阻礙,對於成功的人來說,卻是一種磨煉。

美國有一家家財萬貫的大企業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學期間要自己課餘打工賺取學雜費。有人認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這位企業家卻說:“我這樣做隻是為了讓孩子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讓她經受一點艱苦生活的磨煉。這樣,她長大以後才能知道怎樣把握自己,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苦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隻是來臨的時間不同,如果在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吃大苦,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既然苦難能夠磨煉我們,有助於我們成功,那麼對於需要吃苦而且必須吃苦的人來說,就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難了。因為,隻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這幾乎是一條成功的鐵律。

堅持到底才能取得勝利

堅持到底才會取得勝利!堅持,是一個過程,一個持續的過程。想成一事,就要一件件事慢慢地做,積少成多,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但是,在生活中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有些人,習慣用嘴來做事,有些人,做事隻是習慣。有些人,做事是怕別人說失敗,為不失敗而堅持。有些人做事,為成功,為了成功的目標而堅持。

不懂堅持,中途放棄的人選擇了失敗;向著目標,堅持到底的人走向了成功。

成功也許真的隻是一種“堅持”,當成功與失敗的比例是三七開時,堅持的時間越長,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凡是堅持,不屈不撓,就有了贏的姿態。

滴水可以穿石,鋸繩可以斷木。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終有疲憊厭倦之時;隻有仰仗恒心,積累點滴,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後,而耐跑的馬才會脫穎而出。

在向成功之巔攀登途中,我們必須記住:梯子上的每一級橫梁放在那兒是讓我們擱腳的,是讓我們向更高處前進的,而不是用來讓我們休息的。

我們常常又累又乏,但舉重冠軍詹姆士。J.柯伯特卻常說:“再奮鬥一回,你就成了冠軍。事情越來越艱難,但你仍需再努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