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後記(1 / 1)

看完這套《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資料選輯甲編》上、中、下冊書稿的清樣時,感覺清鬆了許多。這算是阿拉善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收存已久的文稿終於有了結果。

《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資料選輯甲編》由政協阿拉善盟委員會主席蔡·鐵木爾巴圖總統籌,由分管文史副主席陶克圖(原分管)、讚德來協助主席副總統籌、文史資料委員會具體策劃完成。

在書稿的編輯和出版過程中,得到盟委、行署領導的關心、支持與幫助。盟政協主席蔡·鐵木爾巴圖親自作序,前任分管主席陶克圖撰寫了前言。寧夏人民出版社的馬若飛同誌、曹巴特同誌,特邀編輯阿茹娜同誌,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銀川金利豐彩色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的湯紅平、郭瑞、趙巧飛等同誌,犧牲正常休息時間,認真排版和修版,他們對此書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到編輯、審校、印刷工作中的忘我精神使人欽佩。在書稿的編輯、加工過程中,無論是阿拉善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編務人員還是寧夏人民出版社的編輯,他們不管工作日還是休息日,每天工作時間至少16個小時,這種忘我的工作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實屬難能可貴。在此一並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資料選輯甲編》選編了阿拉善盟“三親”人士的155篇、166萬字的史料(為平衡整套書的曆史空間與時間的統一,從已編輯完成的中冊和下冊的文稿中,忍痛割愛刪去了4萬多字)。本書是在阿拉善盟政協成立25年以來、在蒙漢文《阿拉善盟文史》16輯的基礎上,編輯出版的第一部大型文史資料選輯,阿拉善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編務人員,經過18個月緊張的工作,對文稿反複審讀,精心編輯,幾次校對,現終於和廣大讀者見麵了。

對於蒙古人名、地名的音譯各有不同寫法,我們在編輯文稿時盡量進行了統一,但對個別作者一直堅持的原有寫法還是予以有所保留,這樣,個別人名、個別地名會有幾種不同寫法的出現。我們還對個別事件的提法有明顯偏差之處和曆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明有顯錯誤的部分,進行了技術性處理和修正;對於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或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刪減。

由於撰稿者的經曆和寫作功底不同,加之我們的編輯能力有限,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和知情者提出寶貴的建議和補充意見,加以斧正以求內容全麵。

另外,這裏特別告知作者:本書部分稿件寫作時間久遠,加之作者通訊地址不斷變更,無法一一取得聯係,望讀者見書後隨時與阿拉善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聯係,以便寄去微薄筆墨稿酬和樣書。

編者

2007年6月28日